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既然已经得到上师瑜珈的全部修法心要,接下来的实践,就全凭个人的努力。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各人。
这是一个见效非常快的法门,据许多人说过,几乎在每个认真修法的弟子中,都出现各种现象。而对于我来说,最开始的第一步,却很难成功。
上师瑜珈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成功观想上师。在米拉日巴的传记中,他每当遇到难题或者困惑时,每当出现感情波动时,都会在打坐中观想起上师马尔巴,而马尔巴,也会在此时,给他指导,如果想梦见,那上师就真的出现在梦中,给予教授。
这有点像传说,有点类似于陈咬金三板斧的来源,是梦中的神仙告诉他的。但是,这事却清楚地记载在米拉日巴的传记中,是他的弟子惹琼巴亲耳听到师父这样说的。
别说上师在禅坐中托梦指导,就是观想上师达到栩栩如生的地步,都很难。因为这不是单纯的记忆,上师穿的什么衣服,笑容怎么样,而是一种直觉,就像你一旦想起你的母亲,母亲的形象就出现在你的脑海。
当然,每二步是一失去,也就是说,不管你在哪里在干什么,上师的形象始终在你脑海里,好像第三者视角一样,从未有离开。第三步才谈得上,上师在你禅坐中,如同在你身边说话,随时指导你的修行。
据说,经过了大约二十多天后,我们一起学习的师兄中,有两个人,几乎就达到这一步了,甚至还商量,到哪个深山石洞里去修行,如同历代伟大的圣者一样,如同祖师米拉日巴一样。为此,上师作了专门的训斥与指导。
“有些人喜欢坐在山洞或树下,这时鬼神就已经盯上他了,有些鬼神专门对此种人造违缘,以后极有可能会精神失常,这非常危险。虽然在佛经里说要依止寂静的地方,但其前提必须首先依止上师相当长的时间,断除一切疑惑,比如对宁玛巴的所有教典精通以后,才可依止寂静的地方掩关修持。否则,对教理一窍不通,对上师也没有虔诚的恭敬心,如此一个人在寂静的地方修持就不可能得到任何利益,甚至还会有生命的危险。”
为此,上师还专门讲了道理。“我们再对此问题深入探讨,一个修行人要到寂静处修持,需要具足相当多的条件和要求。首先,他必须要恭敬上师,恒常修上师瑜伽,若能一心一意地祈祷上师,就不会有任何鬼神的违缘;其次,对大悲心也必须要修持,如果相续中真正生起大慈大悲的菩提心,那鬼神也不会加害。我们不管是修断法还是修其他的任何法,依止上师都非常重要。”
最后,他好像为此对我们大家都宣布:“我希望大家不要一开始就住在山洞等无人寂静的地方,首先应该依止具有法相的上师,认真听闻佛法,最好不要离开闻思修。我这里意思并非让大家闻思一生而不要修行,但一辈子都在盲修瞎炼而不闻思,这也是一种邪道。”
所谓上师瑜珈,最后的目的,是把上师当成本尊当成菩萨,如果你设想自己就是本尊就是菩萨的话,这种设想太大胆太没有根据,于是,我们可以先把上师设想为菩萨,再设想自己与上师就是一体的,这种设想在心理及现实中,是稍微容易实现的步骤。
但问题来了,至少我本人,始终在观想时,总不能把自己与上师二者融合起来,按我问上师时上师的回答:有分别心。
“大多人都有分别心,这是修上师瑜珈的普遍问题。”上师虽然这样说,但是,我不敢肯定他是在安慰我,还是在陈述事实。
直到有一天,他真的以调伏分别心,给我们大众讲课时,我才发现,上师这样说,肯定是多数人的普遍现象。
“虽然众生心中有无穷无尽的分别念,但却无丝毫的实义,它们全都是烦恼和痛苦的本性。这些分别念就像是水中的波纹一样,如果不善加对治,而让它自然生起,那永远也没有尽头。就像是孩童用木块和沙石作游戏,始终没有满足,永远不会舍弃,就这样在无意义的分别念当中一直散漫着。所以对于以前恶劣的习气和所有的烦恼分别念,我们一定要用智慧立刻加以对治,将它们全部断除。”
这个意思当然很好理解。如果没有长期坚持精进修持,那无始以来的习气不但难以改掉,而且前面得到的少许智慧也难以巩固,非常容易消失。所以我们对善法和闻思修应当尽心尽力地去行持。
“如果仅是修持而不断除分别念,也不可能现前清净的禅定和智慧。所以为了将自己的境界越来越增上殊胜,务必要断掉一切恶劣的分别念,为此我们应住在寂静的地方,经常要观察自己的心。”
当然,以现在我们的能力,所谓住在寂静的地方,也不可能是单独住在大山深处的荒野里。
“贪欲强烈的人,就像饿狗一样。大家知道,饿狗白天晚上都是在为了自己的饮食而到处奔跑。那些不知足少欲的人就是如此,其内心始终存有一个贪心——或希求异性朋友、或名声、或财富等等,分别念层出不穷。追求而未得到时,心里异常苦闷痛苦,得到后心里也是一点不满足,犹如在火上浇油,贪欲的火焰反而愈加盛燃。也像梦中求水,喝了又喝,不管喝多少也非常干渴。若能将自己的贪心断掉,则没有如此剧烈的痛苦,所以我们应该精进于断除自己的贪心。”
饿狗这个比喻,相当严厉,但给我们警醒。由此推之,贪求是分别心的重要原因。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中指出,听闻一堂课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由此有些人可能会想:善星比丘通达三藏,像他那样的听闻已相当不错,像他那样的精通我们也是不可能,但善星比丘最后还是堕入了三恶趣。其中的原因是,像提婆达多或善星比丘这样造五无间罪或是对上师生邪见的人,虽然他们已听闻了佛法,但他们的罪业已把听闻的功德摧毁了。比如念观音心咒的功德虽然非常大,但如果念咒之人杀了母亲,那此罪业已经胜伏其善根。希望大家不要造五无间罪,这样天天闻法,以后一定会往生极乐世界。”
对上师不生邪见,这也是戒律之一。
“现在有些其他派别的弟子,认为不必努力闻思而热衷于修行,以为整天闭起眼睛坐在那里这才是究竟的 -->>
既然已经得到上师瑜珈的全部修法心要,接下来的实践,就全凭个人的努力。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各人。
这是一个见效非常快的法门,据许多人说过,几乎在每个认真修法的弟子中,都出现各种现象。而对于我来说,最开始的第一步,却很难成功。
上师瑜珈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成功观想上师。在米拉日巴的传记中,他每当遇到难题或者困惑时,每当出现感情波动时,都会在打坐中观想起上师马尔巴,而马尔巴,也会在此时,给他指导,如果想梦见,那上师就真的出现在梦中,给予教授。
这有点像传说,有点类似于陈咬金三板斧的来源,是梦中的神仙告诉他的。但是,这事却清楚地记载在米拉日巴的传记中,是他的弟子惹琼巴亲耳听到师父这样说的。
别说上师在禅坐中托梦指导,就是观想上师达到栩栩如生的地步,都很难。因为这不是单纯的记忆,上师穿的什么衣服,笑容怎么样,而是一种直觉,就像你一旦想起你的母亲,母亲的形象就出现在你的脑海。
当然,每二步是一失去,也就是说,不管你在哪里在干什么,上师的形象始终在你脑海里,好像第三者视角一样,从未有离开。第三步才谈得上,上师在你禅坐中,如同在你身边说话,随时指导你的修行。
据说,经过了大约二十多天后,我们一起学习的师兄中,有两个人,几乎就达到这一步了,甚至还商量,到哪个深山石洞里去修行,如同历代伟大的圣者一样,如同祖师米拉日巴一样。为此,上师作了专门的训斥与指导。
“有些人喜欢坐在山洞或树下,这时鬼神就已经盯上他了,有些鬼神专门对此种人造违缘,以后极有可能会精神失常,这非常危险。虽然在佛经里说要依止寂静的地方,但其前提必须首先依止上师相当长的时间,断除一切疑惑,比如对宁玛巴的所有教典精通以后,才可依止寂静的地方掩关修持。否则,对教理一窍不通,对上师也没有虔诚的恭敬心,如此一个人在寂静的地方修持就不可能得到任何利益,甚至还会有生命的危险。”
为此,上师还专门讲了道理。“我们再对此问题深入探讨,一个修行人要到寂静处修持,需要具足相当多的条件和要求。首先,他必须要恭敬上师,恒常修上师瑜伽,若能一心一意地祈祷上师,就不会有任何鬼神的违缘;其次,对大悲心也必须要修持,如果相续中真正生起大慈大悲的菩提心,那鬼神也不会加害。我们不管是修断法还是修其他的任何法,依止上师都非常重要。”
最后,他好像为此对我们大家都宣布:“我希望大家不要一开始就住在山洞等无人寂静的地方,首先应该依止具有法相的上师,认真听闻佛法,最好不要离开闻思修。我这里意思并非让大家闻思一生而不要修行,但一辈子都在盲修瞎炼而不闻思,这也是一种邪道。”
所谓上师瑜珈,最后的目的,是把上师当成本尊当成菩萨,如果你设想自己就是本尊就是菩萨的话,这种设想太大胆太没有根据,于是,我们可以先把上师设想为菩萨,再设想自己与上师就是一体的,这种设想在心理及现实中,是稍微容易实现的步骤。
但问题来了,至少我本人,始终在观想时,总不能把自己与上师二者融合起来,按我问上师时上师的回答:有分别心。
“大多人都有分别心,这是修上师瑜珈的普遍问题。”上师虽然这样说,但是,我不敢肯定他是在安慰我,还是在陈述事实。
直到有一天,他真的以调伏分别心,给我们大众讲课时,我才发现,上师这样说,肯定是多数人的普遍现象。
“虽然众生心中有无穷无尽的分别念,但却无丝毫的实义,它们全都是烦恼和痛苦的本性。这些分别念就像是水中的波纹一样,如果不善加对治,而让它自然生起,那永远也没有尽头。就像是孩童用木块和沙石作游戏,始终没有满足,永远不会舍弃,就这样在无意义的分别念当中一直散漫着。所以对于以前恶劣的习气和所有的烦恼分别念,我们一定要用智慧立刻加以对治,将它们全部断除。”
这个意思当然很好理解。如果没有长期坚持精进修持,那无始以来的习气不但难以改掉,而且前面得到的少许智慧也难以巩固,非常容易消失。所以我们对善法和闻思修应当尽心尽力地去行持。
“如果仅是修持而不断除分别念,也不可能现前清净的禅定和智慧。所以为了将自己的境界越来越增上殊胜,务必要断掉一切恶劣的分别念,为此我们应住在寂静的地方,经常要观察自己的心。”
当然,以现在我们的能力,所谓住在寂静的地方,也不可能是单独住在大山深处的荒野里。
“贪欲强烈的人,就像饿狗一样。大家知道,饿狗白天晚上都是在为了自己的饮食而到处奔跑。那些不知足少欲的人就是如此,其内心始终存有一个贪心——或希求异性朋友、或名声、或财富等等,分别念层出不穷。追求而未得到时,心里异常苦闷痛苦,得到后心里也是一点不满足,犹如在火上浇油,贪欲的火焰反而愈加盛燃。也像梦中求水,喝了又喝,不管喝多少也非常干渴。若能将自己的贪心断掉,则没有如此剧烈的痛苦,所以我们应该精进于断除自己的贪心。”
饿狗这个比喻,相当严厉,但给我们警醒。由此推之,贪求是分别心的重要原因。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中指出,听闻一堂课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由此有些人可能会想:善星比丘通达三藏,像他那样的听闻已相当不错,像他那样的精通我们也是不可能,但善星比丘最后还是堕入了三恶趣。其中的原因是,像提婆达多或善星比丘这样造五无间罪或是对上师生邪见的人,虽然他们已听闻了佛法,但他们的罪业已把听闻的功德摧毁了。比如念观音心咒的功德虽然非常大,但如果念咒之人杀了母亲,那此罪业已经胜伏其善根。希望大家不要造五无间罪,这样天天闻法,以后一定会往生极乐世界。”
对上师不生邪见,这也是戒律之一。
“现在有些其他派别的弟子,认为不必努力闻思而热衷于修行,以为整天闭起眼睛坐在那里这才是究竟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