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朱翊钧看了冯保一眼,他才不会让“小偷”替自己保管宝物,只点头道:“大伴说的是,朕要励精图治,就不能玩物丧志,现在不可以,将来也不可以,名人字画,古玩玉器,就不能留在身边,当送于至亲,以全孝道”
朱翊钧说着便吩咐道:“大伴,立刻吩咐他们把朕书房里的古董字画都搬到母后那里去,母后那里放不下的,就放在嫡母那里。”
冯保本来是想借着劝谏朱翊钧不要玩物丧志的时候,好借着替皇帝管理珍宝的机会,把这些珍宝当中被自己喜爱的悄悄带回家里去,而且理由也很正当,甚至将来流传出去还是一段美名,毕竟自己可是在劝皇帝不要学宋徽宗呢。
但冯保没想到小皇帝没有上自己的当,尽然以孝敬太后为由要把这些珍宝送给太后,这等于把这些皇宫宝贝保存到了太后那里,无疑让他以后没办法顺手牵羊了,他冯保可不敢在太后那里拿东西走。
“母后,朕近来读书,了解了历代王朝兴替之因,思觉为帝者,当不应以沉迷于享乐,唐玄宗因音乐而致安史乱,李后主因诗词而亡江山,宋徽宗因书画而丢社稷,所以,朕决定将书房内的所有古董字画,全送给母后,由母后亲自保管!以明儿臣不愿沉迷于此间之志!请母后成全!”
朱翊钧向李太后阐述了自己突然让太监搬来大量古董字画到李太后佛堂的原因。
李太后自然极为高兴,不由得摸了摸朱翊钧的束冠:“吾儿能学有所悟,哀家甚为高兴,难得您能有这样的决心,那哀家就替你保管好!冯保,记得让起居注的官员把皇帝今日做的事记下,另外告知给张先生知道。”
“老奴遵旨,陛下此举既明了志又尽了孝,乃仁道也!”
冯保心里虽然很不愿意这样,但还是强自笑了起来,也称颂着朱翊钧。
朱翊钧接下来又向李太后提出了要出宫去武清伯府的事,眼下已经是八月底,而李太后答应过让朱翊钧每一个月替自己微服去一次武清伯府尽孝,所以也没有拒绝,只嘱咐张宏等太监小心伺候着。
冯保因此看了张宏一眼。
当晚,冯保找到张宏:“张公公自南京归来后,甚得太后与陛下器重,如今都快要在我冯保之上了,真是可喜可贺啊!”
张宏如何听不出冯保的意思,忙诚惶诚恐地回道:“冯公公此话真正是让张宏无地自容,张宏哪敢与您比,您是托孤大臣,张宏能有今天也是冯公公给的,张宏岂敢忘了冯公公的恩德。”
“张公公明白就好,当初可是咱家在太后面前荐的你,说你忠厚老实,才让你进了司礼监,如今还代替咱家跟在皇上身边,这差事你可得办好咯,不可能让陛下有了闪失,当然陛下如果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你也可以劝两句,或者说给咱家知道,咱家再告诉给太后,明白吗?”
冯保说道。
张宏知道冯保这是让自己监视皇帝的意思,但他也知道如今冯保深得太后信赖,又执掌司礼监兼东厂,自己是斗不过的,所以也就答应了下来:“张宏明白。”
“你在你的干儿子里选一个聪明的告诉咱家,咱家让他进内书堂读书,以后每一个月,你就让他把你在御前听到的看到的给咱家报告一次,这是太后的意思,为的是防止陛下出宫时玩得没了边际,明白吗?”
冯保点点头道。
“张宏明白!”张宏便向冯保提了自己一个干儿子的名字,这相当于把自己的一个心腹透露给了冯保,而冯保自然也可以更加好控制他。
……
第二天未时过后,朱翊钧便出了宫,张宏与一干护卫跟着。
朱翊钧看着张宏一直谨小慎微的样子,不由得问了一句:“张大伴,朕记得你比冯大伴还要早些进宫,当年是因为劝谏先帝戒色才被贬到南京当守备的,是吧?”
“回陛下!老奴不记得自己何时进的宫了,只记得陛下和太后的恩德,若不是陛下和太后,老奴也不会回来。”
张宏回道。
“你是宫里的老人,朕和太后都很倚重你,朕当初劝太后让你回来进司礼监,可不只是让你只做个秉笔太监”。
朱翊钧这么说有两个意思,一是告诉张宏是自己在太后面前荐举的他,二是告诉张宏自己有让他升官的意思,这样说的目的,自然是要拉拢张宏以制衡冯保。
张宏也识趣,说道:“老奴一直记得陛下和太后的恩德,每日都替陛下和太后念佛。”
“嗯,光是念佛是不够的,朕以后还需要你挑更重的担子,你想让你掌管东厂”,朱翊钧说后就找了。
张宏怔住了,他自然想掌管东厂,但他也知道这里面的难处,所以只是看着朱翊钧的背影摇了摇头。
朱翊钧到了武清伯府。
武清伯和朱翊钧的三个舅舅除三舅李文进在御马监当太监外,此时都出府来迎接。
不过,因为朱翊钧是微服来访,为不引起文臣议论,所以也没拘泥于什么礼节,武清伯和两个儿子都是着常服将朱翊钧迎进了府邸。
“知道陛下要来后,臣高兴得连午觉都没睡,拙……你外婆已经吩咐人备下了好酒好菜,就等着陛下您呢。”
武清伯本来想学学官场上的文官们的表达方式来称呼自己老婆,结果一时记不清怎么称呼,只好直接向朱翊钧说了“你外婆。”
朱翊钧微微一笑,也没有拆穿,只跟着武清伯进入了厅堂。
一时饭毕,朱翊钧与武清伯一家人闲聊了一会儿,便拉着武清伯进入了里屋,只让张宏在外面站着,然后低声问道:
“外公,朕几天一直都在想着做生意的事,发现大臣们奏疏里都说最近棉布与生丝的生意是最赚的,那些西洋番最是喜欢这两样货,所以,朕想着我们何不在这上面想想法子。”
“不敢瞒陛下,臣也想做棉布的生意,臣听山西那边的商人说,现在这天比往年都冷些,每年关外的鞑子需要的棉衣都比往常要多许多,那些山西商人把棉衣卖给鞑子就没有小赚的!”
-->>
朱翊钧看了冯保一眼,他才不会让“小偷”替自己保管宝物,只点头道:“大伴说的是,朕要励精图治,就不能玩物丧志,现在不可以,将来也不可以,名人字画,古玩玉器,就不能留在身边,当送于至亲,以全孝道”
朱翊钧说着便吩咐道:“大伴,立刻吩咐他们把朕书房里的古董字画都搬到母后那里去,母后那里放不下的,就放在嫡母那里。”
冯保本来是想借着劝谏朱翊钧不要玩物丧志的时候,好借着替皇帝管理珍宝的机会,把这些珍宝当中被自己喜爱的悄悄带回家里去,而且理由也很正当,甚至将来流传出去还是一段美名,毕竟自己可是在劝皇帝不要学宋徽宗呢。
但冯保没想到小皇帝没有上自己的当,尽然以孝敬太后为由要把这些珍宝送给太后,这等于把这些皇宫宝贝保存到了太后那里,无疑让他以后没办法顺手牵羊了,他冯保可不敢在太后那里拿东西走。
“母后,朕近来读书,了解了历代王朝兴替之因,思觉为帝者,当不应以沉迷于享乐,唐玄宗因音乐而致安史乱,李后主因诗词而亡江山,宋徽宗因书画而丢社稷,所以,朕决定将书房内的所有古董字画,全送给母后,由母后亲自保管!以明儿臣不愿沉迷于此间之志!请母后成全!”
朱翊钧向李太后阐述了自己突然让太监搬来大量古董字画到李太后佛堂的原因。
李太后自然极为高兴,不由得摸了摸朱翊钧的束冠:“吾儿能学有所悟,哀家甚为高兴,难得您能有这样的决心,那哀家就替你保管好!冯保,记得让起居注的官员把皇帝今日做的事记下,另外告知给张先生知道。”
“老奴遵旨,陛下此举既明了志又尽了孝,乃仁道也!”
冯保心里虽然很不愿意这样,但还是强自笑了起来,也称颂着朱翊钧。
朱翊钧接下来又向李太后提出了要出宫去武清伯府的事,眼下已经是八月底,而李太后答应过让朱翊钧每一个月替自己微服去一次武清伯府尽孝,所以也没有拒绝,只嘱咐张宏等太监小心伺候着。
冯保因此看了张宏一眼。
当晚,冯保找到张宏:“张公公自南京归来后,甚得太后与陛下器重,如今都快要在我冯保之上了,真是可喜可贺啊!”
张宏如何听不出冯保的意思,忙诚惶诚恐地回道:“冯公公此话真正是让张宏无地自容,张宏哪敢与您比,您是托孤大臣,张宏能有今天也是冯公公给的,张宏岂敢忘了冯公公的恩德。”
“张公公明白就好,当初可是咱家在太后面前荐的你,说你忠厚老实,才让你进了司礼监,如今还代替咱家跟在皇上身边,这差事你可得办好咯,不可能让陛下有了闪失,当然陛下如果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你也可以劝两句,或者说给咱家知道,咱家再告诉给太后,明白吗?”
冯保说道。
张宏知道冯保这是让自己监视皇帝的意思,但他也知道如今冯保深得太后信赖,又执掌司礼监兼东厂,自己是斗不过的,所以也就答应了下来:“张宏明白。”
“你在你的干儿子里选一个聪明的告诉咱家,咱家让他进内书堂读书,以后每一个月,你就让他把你在御前听到的看到的给咱家报告一次,这是太后的意思,为的是防止陛下出宫时玩得没了边际,明白吗?”
冯保点点头道。
“张宏明白!”张宏便向冯保提了自己一个干儿子的名字,这相当于把自己的一个心腹透露给了冯保,而冯保自然也可以更加好控制他。
……
第二天未时过后,朱翊钧便出了宫,张宏与一干护卫跟着。
朱翊钧看着张宏一直谨小慎微的样子,不由得问了一句:“张大伴,朕记得你比冯大伴还要早些进宫,当年是因为劝谏先帝戒色才被贬到南京当守备的,是吧?”
“回陛下!老奴不记得自己何时进的宫了,只记得陛下和太后的恩德,若不是陛下和太后,老奴也不会回来。”
张宏回道。
“你是宫里的老人,朕和太后都很倚重你,朕当初劝太后让你回来进司礼监,可不只是让你只做个秉笔太监”。
朱翊钧这么说有两个意思,一是告诉张宏是自己在太后面前荐举的他,二是告诉张宏自己有让他升官的意思,这样说的目的,自然是要拉拢张宏以制衡冯保。
张宏也识趣,说道:“老奴一直记得陛下和太后的恩德,每日都替陛下和太后念佛。”
“嗯,光是念佛是不够的,朕以后还需要你挑更重的担子,你想让你掌管东厂”,朱翊钧说后就找了。
张宏怔住了,他自然想掌管东厂,但他也知道这里面的难处,所以只是看着朱翊钧的背影摇了摇头。
朱翊钧到了武清伯府。
武清伯和朱翊钧的三个舅舅除三舅李文进在御马监当太监外,此时都出府来迎接。
不过,因为朱翊钧是微服来访,为不引起文臣议论,所以也没拘泥于什么礼节,武清伯和两个儿子都是着常服将朱翊钧迎进了府邸。
“知道陛下要来后,臣高兴得连午觉都没睡,拙……你外婆已经吩咐人备下了好酒好菜,就等着陛下您呢。”
武清伯本来想学学官场上的文官们的表达方式来称呼自己老婆,结果一时记不清怎么称呼,只好直接向朱翊钧说了“你外婆。”
朱翊钧微微一笑,也没有拆穿,只跟着武清伯进入了厅堂。
一时饭毕,朱翊钧与武清伯一家人闲聊了一会儿,便拉着武清伯进入了里屋,只让张宏在外面站着,然后低声问道:
“外公,朕几天一直都在想着做生意的事,发现大臣们奏疏里都说最近棉布与生丝的生意是最赚的,那些西洋番最是喜欢这两样货,所以,朕想着我们何不在这上面想想法子。”
“不敢瞒陛下,臣也想做棉布的生意,臣听山西那边的商人说,现在这天比往年都冷些,每年关外的鞑子需要的棉衣都比往常要多许多,那些山西商人把棉衣卖给鞑子就没有小赚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