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依旧作为百官之首的李善长先是咳嗽了一声随即躬身说了一大堆什么划分行省关系千秋百代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务求小心周祥利国便民……
    李善长什么都说到了但又仿佛什么都没说。
    但是你要觉得什么都没说老李又说了许多……总而言之他是属猫的还是薛定谔的猫。
    李善长能有这样的态度大家伙都不意外。
    老李是真的越发淡定了进入了休闲模式上传下达只有在确定无关痛痒的事情上才会发表态度。
    务虚多过务实说白了就是一心要当太平宰相。
    对他这种公然的摸鱼行为老朱也没什么好办法。在找不到替代者之前贸然废掉李善长就必须张希孟上位中书省。
    而张希孟又离不开门下省结果这种诡异的朝局之下反而成全了李善长的超然你们爱怎么争就怎么争反正我无所谓。
    有本事就让老夫回家抱孙子去!
    李善长当了一辈子的官到了这把年纪他反而领悟了最高的境界知道了什么是无欲则刚!
    也是让人感叹万千。
    沉默良久第一个站出来的竟然是杨宪。
    他见礼之后道:“臣以为或可以仿效宋代以路为省再安排三司官吏治理地方即可。”
    杨宪说完之后竟然出现了短暂的沉默不是他胡说八道而是这个建议还真有点道理。
    北宋一共设置了二十三个路考虑到北宋的地盘这二三十个路论起面积已经和后世的省高度一致了而且后世许多省就是从宋代发源的。
    比如宋代设立了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而江南西路就简称江西还设立过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这二者的简称就是广东广西。
    但是北宋的路也不完全和后世一样比如在河北就设立了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
    而河北是对抗契丹的主战场两路分割并不利于御敌。因此北宋会设立都转运使统领河北东西路。
    也就是说宋代的路不是完整的行政单位有很大的随意性。
    另外宋代还有宰相外放的习惯一旦哪位名臣出京担任管钱都转运使或者出任管军的安抚使相公就会成为超级大佬。在地方上虎视眈眈随时返回京城谋夺两府宰相之位。
    像大名鼎鼎的范仲淹、韩琦、欧阳修、文彦博都有过类似经历。
    因此大宋的地方官又可以视作朝堂斗争的暂时失败者。
    他们在地方积蓄力量待到时机成熟重新回京大杀四方。
    这种情况下那些地方官吏也就没有多大心思摆弄地方政务加上宋朝复杂到了头秃的官制地方上完全是拱手交给了豪门大户。
    杨宪提议仿效宋代果不其然他也提出了可以派遣重臣临时下去督办政务总领地方事务。
    他的话刚说完张希孟突然开口了。
    “杨总宪本来只是重新划分行省我不该说此事……但你提到了我也不好不说。我是反对安插文官重臣前往地方的。”
    杨宪一怔却也是心头苦涩他还没胆子和张希孟叫板只能道:“张相如此说必是有深远的考虑下官思虑不周还请张相指点。”
    “也没什么好指点的……我以为日后用兵必须以武将为主……若是灭国之战可以皇子督兵或者御驾亲征。而平时或者一般战斗必须要尊重武将的领兵权力。遍及几个省的大战也可以设立总兵官一员以武将统兵御敌。遇到了筹措粮草征召民夫等等事项。也只可以安排文官担任助手。”
    “绝对不可以在地方安排德高望重的疆臣遇到战事侵夺武人领兵权力。大宋的那些著名文臣打得什么样只怕不用我多说吧!”
    张希孟冷冷说道群臣愕然。
    因为在这个讨论圈子中并没有武将参与或者说大家伙没觉得武人有必要有资格参与其中。
    似乎可以从武人那边占点便宜。
    但是很可惜张希孟虽然是文官但他却不会站在文官这一边恰恰相反他很防着文官扩权。
    现在的情况还好说如果是徐达、常遇春等人领兵除了张希孟估计也没有哪个文臣敢去督师。
    但如果是次一级的武将?
    就比如冯国胜他负责征讨河西……这时候朝廷派遣了一个挂着参政衔的重臣负责陕西、甘肃等地诸军事。
    到了这一步到底是谁说了算?
    按照宋代的经验肯定是文官说了算同李元昊作战当中就是这帮文臣拼命送的。
    当然了大明朝也没好到哪里去……
    最初外出领兵的就是总兵官是由武将负责出征为帅归朝为将比如徐达就是大明朝的第一位总兵官。
    但明朝的画风很快就改变了……总兵变成了常设武将虽然品级很高但已经失去了指挥全局的资格变成普通将领。
    随后就在武人头上设立文官总督。
    总督不过瘾就设立经略督师……层层加码武将的地位被踩到了泥土里。
    然后就出现了二品文官先斩后奏一品武将的奇景。
    因此在这里张希孟觉得有必要把武将的事情提出来。
    需要几个省一起应对的事情有打仗有治水有疏通运河等等……这些事情专门派遣重臣专人专责即刻尤其是打仗必须武将总兵负责文臣只能辅助无论如何也不许侵夺武将的权柄。
    军国大事马虎不得。
    朱元璋很快点头“张先生所提十分有理。咱在这里说明白重新划定行省以布政使和按察使治理地方百姓。以后宰相尚书致仕不许外调只准回乡养老。”
    老朱这一句话等于断绝了高官们到地方上为所欲为的机会。
    一位官员走到了尚书宰相一级基本上就只剩下致仕回乡一条路众人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只能默默忍受。
    杨宪苦心筹划的方案开了个头就折戟沉沙了。
    但是他提出的方案倒是给接下来的议论提供了借鉴。
    胡惟庸站出来他提出的建议是可以改路为省但是考虑到政务繁杂各地风俗迥异胡惟庸觉得可以在河北东路河北西路的基础上再增设燕山行省大同行省山东之地拆成四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第一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青史尽成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史尽成灰并收藏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