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顺治:“多尔衮死后,宠信的正白旗大臣苏克萨哈等站出来揭发多尔衮生前私藏御用龙袍等欲置于棺椁之中做随葬品之罪,我一看机会来了,于是乎,我就大开了杀戒....他所掌握的正白旗也归了我。”
莫凡:“生前声名赫赫的多尔衮死后之际遇实在令人不忍卒读,曾有的无尚荣光都已烟消云散,只留下一丘蓬蒿凄凉地...”
皇太极:“这样看来,多尔衮确实罪有应得。不过,话又说过来,儿啊,你这样对待这个皇叔,这个为咱大清定鼎中原的大功臣,确实有点过...毕竟咱是一家子,都姓爱新觉罗,他又不是张居正!”
顺治:“我这是矫枉过正。我后来意识到了我也许真的是意气用事,后来对其坟墓进行了修葺,并派人看守。”
皇太极:“就这些?”
顺治:“嗯。我不能推翻我的所作,不然我作为皇帝,出尔反尔,那成何体统...”
皇太极:“莫凡,后面的子孙有没有给多尔衮翻案的?就像朱祁钰那种一样?”
莫凡:“有。本来顺治的儿子康熙继位后曾几度想为多尔衮平反,但想想自己的老爹是顺治,还是算了!后来这事就到了康熙的孙子乾隆的时候,毕竟那个时候100多年过去了。”
顺治:“哦?真有这事?”
莫凡:“那是乾隆四十三年(1778)正月,乾隆帝下诏:复还多尔衮睿亲王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
皇太极:“好,好,这孙子干了点后人应该干的事。不然,我打内心还是觉得这事做过了...迟到的公正待遇也比没有强。张居正也是后来被平了反嘛。”
莫凡:“我们作为后人,感觉没有多尔衮,就没有你大清。评价多尔衮之功,最可贵之处应是其无奈之下顾全大局的聪睿。多尔衮当年进北京,首次在武英殿即被前朝官员士绅当成皇帝而朝拜。但此时多尔衮如自立,其结果与当日在大政殿会议皇位继承人的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引起大清国的内讧而导致各旗间兵戎相向。但多尔衮都忍了下来。”
顺治:“这么说,我还真有点冤了这个摄政王?”
皇太极:“是的,儿子。他立了不世之功,你不该对他如此绝情。好了,这篇翻过去了,你简单说说你的其他事情。”
顺治:“好。我亲政时正面临着全国新的抗清高潮,我同大臣经过反复筹商,决定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一方面实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畴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使局势逐渐好转,为日后进攻云贵,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皇太极:“你这一点做得很对。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爱新觉罗的天下,更不是你一个人的天下。你要想坐稳江山,必须重用汉人!元朝只有不到100年就亡了,根本原因是民族政策执行的不好,分为了四类人,人为制造了矛盾。而咱要用汉人治汉人,这才是大道!”
顺治:“是的父皇。我都允许满汉通婚了。咱要融入汉人这个大集体。同时我采纳汉人范文程等人的建议,设立兴屯道厅,推行屯田,又积极鼓励地主、乡绅招民垦荒,派监察御史巡视各地,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等等。到我快不行的时候,全国的领土基本得到统一。”
莫凡:“重用汉人,是你们满清前期快速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招。当年豪格进川、勒克德浑扫湖广、博洛攻浙江福建,都是几千真八旗+几万伪军,一路席卷收编各种降兵,南明原来的守护者江北四镇和左良玉部诸将,倒戈投清之后,更是冲锋在最前的急先锋!我们在你们满人的指挥下,忙着汉人打汉人...”
顺治:“莫凡,你这样说话就没有格局。虽然我承认扬州十日、江阴血战、嘉定三屠,扫荡南方各省的主力和先锋都是那些汉八旗和绿营兵,但我这个是有道伐无道,不是汉人打汉人,这是正义之师...”
莫凡:“你现在这样说我能理解,但是当时的人们特别是汉人可不这样认为。所以好多人被称为汉奸。李自成破京师而多尔衮举棋未定时,是范文程帮他下定入关决心;李定国二斩清王时,是南明中枢不欲他建大功而拖他后腿,是洪承畴帮清廷力挽狂澜,这都说明你们重用汉人是多么英明的选择!”
皇太极:“打江山重用汉人,坐江山更要重用汉人!莫凡,我之后的子孙也都是这么做的?”
莫凡:“嗯。基本上是的。后来你们满清王朝历次生死危机中,一次又一次在劝阻你们放弃中原、逃回东北老家的,从来不是那些昏聩无能的八旗贵族,恰恰是那些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汉人精英、官僚士大夫。”
皇太极:“莫凡,你说这话就有点狭隘了。我还是那句话:你们汉人民众,没有民族意识,只要有衣穿、有饭吃,便根本不在乎是汉人还是胡人做皇帝。”
莫凡:“呵呵,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我们是中华民族一家亲,打打杀杀最后都是一家了!我们是团结和睦的多民族大家庭!”
顺治:“那这还得归功于我们清朝推行的民族政策。”
莫凡:“嗯。毕竟我们之间就200-300百年,好多事都是继承下来的。不说这个了,顺治帝,你要不说说你和董鄂妃以及佛教的事情,我想这个你父皇比较感兴趣!文治武功就别说了,你赶不上你父皇的...”
皇太极:“什么董鄂妃?佛教怎么了?”
莫凡:“顺治十四年(1657年),福临开始接触僧人,成为佛教信徒,倾心僧禅,非常痴迷,大有萧衍那个劲头!”
皇太极:“哦?福临,你还有这个爱好?”
顺治:“阿弥陀佛!父皇,不瞒您说,我呀,总感觉我的前世好像就是佛家的人,我到了寺庙之后,觉得窗明几净,就不愿意回到宫里。”
皇太极:“你这是说的什么胡话!”
莫凡:“原来福临没有接触过和尚,但接触了以后,他就惊奇地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些出世独立、不食人间烟火的出家人,并且对他们清心寡欲、不被俗务缠 -->>
顺治:“多尔衮死后,宠信的正白旗大臣苏克萨哈等站出来揭发多尔衮生前私藏御用龙袍等欲置于棺椁之中做随葬品之罪,我一看机会来了,于是乎,我就大开了杀戒....他所掌握的正白旗也归了我。”
莫凡:“生前声名赫赫的多尔衮死后之际遇实在令人不忍卒读,曾有的无尚荣光都已烟消云散,只留下一丘蓬蒿凄凉地...”
皇太极:“这样看来,多尔衮确实罪有应得。不过,话又说过来,儿啊,你这样对待这个皇叔,这个为咱大清定鼎中原的大功臣,确实有点过...毕竟咱是一家子,都姓爱新觉罗,他又不是张居正!”
顺治:“我这是矫枉过正。我后来意识到了我也许真的是意气用事,后来对其坟墓进行了修葺,并派人看守。”
皇太极:“就这些?”
顺治:“嗯。我不能推翻我的所作,不然我作为皇帝,出尔反尔,那成何体统...”
皇太极:“莫凡,后面的子孙有没有给多尔衮翻案的?就像朱祁钰那种一样?”
莫凡:“有。本来顺治的儿子康熙继位后曾几度想为多尔衮平反,但想想自己的老爹是顺治,还是算了!后来这事就到了康熙的孙子乾隆的时候,毕竟那个时候100多年过去了。”
顺治:“哦?真有这事?”
莫凡:“那是乾隆四十三年(1778)正月,乾隆帝下诏:复还多尔衮睿亲王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
皇太极:“好,好,这孙子干了点后人应该干的事。不然,我打内心还是觉得这事做过了...迟到的公正待遇也比没有强。张居正也是后来被平了反嘛。”
莫凡:“我们作为后人,感觉没有多尔衮,就没有你大清。评价多尔衮之功,最可贵之处应是其无奈之下顾全大局的聪睿。多尔衮当年进北京,首次在武英殿即被前朝官员士绅当成皇帝而朝拜。但此时多尔衮如自立,其结果与当日在大政殿会议皇位继承人的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引起大清国的内讧而导致各旗间兵戎相向。但多尔衮都忍了下来。”
顺治:“这么说,我还真有点冤了这个摄政王?”
皇太极:“是的,儿子。他立了不世之功,你不该对他如此绝情。好了,这篇翻过去了,你简单说说你的其他事情。”
顺治:“好。我亲政时正面临着全国新的抗清高潮,我同大臣经过反复筹商,决定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一方面实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畴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使局势逐渐好转,为日后进攻云贵,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皇太极:“你这一点做得很对。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爱新觉罗的天下,更不是你一个人的天下。你要想坐稳江山,必须重用汉人!元朝只有不到100年就亡了,根本原因是民族政策执行的不好,分为了四类人,人为制造了矛盾。而咱要用汉人治汉人,这才是大道!”
顺治:“是的父皇。我都允许满汉通婚了。咱要融入汉人这个大集体。同时我采纳汉人范文程等人的建议,设立兴屯道厅,推行屯田,又积极鼓励地主、乡绅招民垦荒,派监察御史巡视各地,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等等。到我快不行的时候,全国的领土基本得到统一。”
莫凡:“重用汉人,是你们满清前期快速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招。当年豪格进川、勒克德浑扫湖广、博洛攻浙江福建,都是几千真八旗+几万伪军,一路席卷收编各种降兵,南明原来的守护者江北四镇和左良玉部诸将,倒戈投清之后,更是冲锋在最前的急先锋!我们在你们满人的指挥下,忙着汉人打汉人...”
顺治:“莫凡,你这样说话就没有格局。虽然我承认扬州十日、江阴血战、嘉定三屠,扫荡南方各省的主力和先锋都是那些汉八旗和绿营兵,但我这个是有道伐无道,不是汉人打汉人,这是正义之师...”
莫凡:“你现在这样说我能理解,但是当时的人们特别是汉人可不这样认为。所以好多人被称为汉奸。李自成破京师而多尔衮举棋未定时,是范文程帮他下定入关决心;李定国二斩清王时,是南明中枢不欲他建大功而拖他后腿,是洪承畴帮清廷力挽狂澜,这都说明你们重用汉人是多么英明的选择!”
皇太极:“打江山重用汉人,坐江山更要重用汉人!莫凡,我之后的子孙也都是这么做的?”
莫凡:“嗯。基本上是的。后来你们满清王朝历次生死危机中,一次又一次在劝阻你们放弃中原、逃回东北老家的,从来不是那些昏聩无能的八旗贵族,恰恰是那些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汉人精英、官僚士大夫。”
皇太极:“莫凡,你说这话就有点狭隘了。我还是那句话:你们汉人民众,没有民族意识,只要有衣穿、有饭吃,便根本不在乎是汉人还是胡人做皇帝。”
莫凡:“呵呵,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我们是中华民族一家亲,打打杀杀最后都是一家了!我们是团结和睦的多民族大家庭!”
顺治:“那这还得归功于我们清朝推行的民族政策。”
莫凡:“嗯。毕竟我们之间就200-300百年,好多事都是继承下来的。不说这个了,顺治帝,你要不说说你和董鄂妃以及佛教的事情,我想这个你父皇比较感兴趣!文治武功就别说了,你赶不上你父皇的...”
皇太极:“什么董鄂妃?佛教怎么了?”
莫凡:“顺治十四年(1657年),福临开始接触僧人,成为佛教信徒,倾心僧禅,非常痴迷,大有萧衍那个劲头!”
皇太极:“哦?福临,你还有这个爱好?”
顺治:“阿弥陀佛!父皇,不瞒您说,我呀,总感觉我的前世好像就是佛家的人,我到了寺庙之后,觉得窗明几净,就不愿意回到宫里。”
皇太极:“你这是说的什么胡话!”
莫凡:“原来福临没有接触过和尚,但接触了以后,他就惊奇地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些出世独立、不食人间烟火的出家人,并且对他们清心寡欲、不被俗务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