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丹炉山上有一险峰。
走过那狭长恐怖的玻璃桥后便来到了此处。
但玻璃桥的终点不在山巅,而是在半山腰的悬崖之上。
来到这座险峰之后,沿着盘山路向上爬,再过一座铁索吊桥。
这才是真正的险峰之巅。
来到这里,山景的画风忽然就变了。
那铁索吊桥之外,是商业感颇为强烈的景区,到处都是游客拍照参观。
这之内,则像是脱离了世俗,宛如那桃花源般,令人沉醉。
此处。
在外看似险峰。
身在其中,却觉得比想象中的宽阔得多。
和外头的景区截然不同。
险峰之上小径都没那么明显,俨然一片未经开发原始森林的模样。
满山高大常绿乔木,具有天地鬼斧神工之美誉的喀斯特地貌,到处都是水源,延绵不绝。
若是有心人细细留意,那山间溪水旁,甚至能看到仙鹤栖居于此。
不过此处已经到了丹炉峰极少有人来打扰之处,所以才能保持如此俊秀青翠的模样。
小道士自从上山学道之后,最爱的便是在山间走动。
没事来溪水边上看着鱼儿游荡,在森林里深呼吸,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
其实对于他们修道之人的心境稳固非常有利。
这也是为什么一般的寺庙道观基本都会建在深山之中,远离世俗,尘念才会减少。
不过今天。
小道士显然没有了继续看风景的心思,一路上又是呼喊又是奔跑,惊起了不少鸟兽。
一路飞奔到了一座断崖边上。
小道士这才停下来大口呼气。
“掌教!出大事了!”
断崖边,宁思真人正独对棋盘,仔细揣摩着这残局的解法。
对于他这种修道到了一定境界的人,已经没有太大的提升空间,而看这残局倒是一种磨练心境的好办法。
可今日,自己那小徒弟竟如此大声呼喊,惊扰了自己的思绪。
在脑海中演练了无数遍的棋局几乎是在瞬间便奔溃了。
一时间,宁思真人的眉头狠狠拧了起来。
“如此毛躁,成何体统!”
这丹炉山上的道观,名为文始观。
而他师徒二人正是在这文始观之中修行,自称为“文始道”。
文始道又有很多别名,例如隐仙派、犹龙派、楼观派、内丹派等。在界内名字众多。
不过他们文始派却是丹道界公认的大道。
其实这一点从他们自称为“文始道”而非“文始派”就足以可见。
这就是真传与外行的区别。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古人对于命名一事可是非常讲究的。
就连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一章就重点讲到了道和名的重要性。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历朝历代以来,任何一个道门的命名,都要带一个“道”字为自己证明。
以示自己是正宗、是真道、正道、嫡传。
例如天师道、太平道、全真道等等。
都是以一个“道”字,正道嫡传来自居的。
带了一个“道”字。
即我是真道、正道、大宗、嫡传黄老道。
我是根、我是本。
你们都是分支、别派、小宗、旁门。
你们是枝、你们是叶。
所以都是自称为“道”,而称呼其他派别为“派”,即便称对方为“道”,也不称呼对方的正名,而称呼他的俗名,以示蔑视。
历史记载,文始道源于老子。
练外丹修内丹。
但因秉承祖师教义,无门无派,故而所知人甚少!
故名“隐仙”,密、隐,而不知也。
但是就算如此,宁思真人还是格外看重所谓正门正道。
时刻都给徒弟灌输着本源的知识,恪守训诫。
见自家徒弟大呼小叫着跑来,半点以往自己教导的清静都无。
这丹炉山才开放了几年啊,这小徒弟从下山去搞宣传之后,心性真的是越来越不静了。
一时之间,宁思真人也是有点无奈。
开始怀疑起自己这过去的十数年来,是不是教了个榆木脑袋出来。
“詹言,你要知道。我们文始道,是正道,传自老子门下。虽然知者甚少,但我们也要以祖训傍身。”
“文始道的道义是什么?”
宁思真人淡定道。
他是铁了心要把自己这个小徒弟给纠正回来。
“贵本重神,澹然无为,清静自守,渡任虚无,遂物因应!”
詹言小道士非常熟练地把自家训诫背了下来。
从他自幼进入道观的第一天起,师父就教他背这二十字的训诫。
若是有所违背,就要罚。
十几年的修行下来,这二十个字仿佛是刻在了他骨子里一般,再也无法忘却。
“能背下来自然是好的,什么时候你能真正参悟其中奥义,你也就修行有成了,为师也就放心了。”
宁思真人长叹了一口气,端起茶杯从棋盘处起身,茗茶。
气定神闲地背对着徒弟,静看断崖外云起云落,云海翻涌。
这般心境,他自然也已经修行有成。
詹言小道士见师父不急不缓的模样,一时间也是有些焦虑。
虽然心里很担心师父再向以前那样说教自己一番后重罚自己。
但是今天这事关重大。
-->>
丹炉山上有一险峰。
走过那狭长恐怖的玻璃桥后便来到了此处。
但玻璃桥的终点不在山巅,而是在半山腰的悬崖之上。
来到这座险峰之后,沿着盘山路向上爬,再过一座铁索吊桥。
这才是真正的险峰之巅。
来到这里,山景的画风忽然就变了。
那铁索吊桥之外,是商业感颇为强烈的景区,到处都是游客拍照参观。
这之内,则像是脱离了世俗,宛如那桃花源般,令人沉醉。
此处。
在外看似险峰。
身在其中,却觉得比想象中的宽阔得多。
和外头的景区截然不同。
险峰之上小径都没那么明显,俨然一片未经开发原始森林的模样。
满山高大常绿乔木,具有天地鬼斧神工之美誉的喀斯特地貌,到处都是水源,延绵不绝。
若是有心人细细留意,那山间溪水旁,甚至能看到仙鹤栖居于此。
不过此处已经到了丹炉峰极少有人来打扰之处,所以才能保持如此俊秀青翠的模样。
小道士自从上山学道之后,最爱的便是在山间走动。
没事来溪水边上看着鱼儿游荡,在森林里深呼吸,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
其实对于他们修道之人的心境稳固非常有利。
这也是为什么一般的寺庙道观基本都会建在深山之中,远离世俗,尘念才会减少。
不过今天。
小道士显然没有了继续看风景的心思,一路上又是呼喊又是奔跑,惊起了不少鸟兽。
一路飞奔到了一座断崖边上。
小道士这才停下来大口呼气。
“掌教!出大事了!”
断崖边,宁思真人正独对棋盘,仔细揣摩着这残局的解法。
对于他这种修道到了一定境界的人,已经没有太大的提升空间,而看这残局倒是一种磨练心境的好办法。
可今日,自己那小徒弟竟如此大声呼喊,惊扰了自己的思绪。
在脑海中演练了无数遍的棋局几乎是在瞬间便奔溃了。
一时间,宁思真人的眉头狠狠拧了起来。
“如此毛躁,成何体统!”
这丹炉山上的道观,名为文始观。
而他师徒二人正是在这文始观之中修行,自称为“文始道”。
文始道又有很多别名,例如隐仙派、犹龙派、楼观派、内丹派等。在界内名字众多。
不过他们文始派却是丹道界公认的大道。
其实这一点从他们自称为“文始道”而非“文始派”就足以可见。
这就是真传与外行的区别。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古人对于命名一事可是非常讲究的。
就连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一章就重点讲到了道和名的重要性。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历朝历代以来,任何一个道门的命名,都要带一个“道”字为自己证明。
以示自己是正宗、是真道、正道、嫡传。
例如天师道、太平道、全真道等等。
都是以一个“道”字,正道嫡传来自居的。
带了一个“道”字。
即我是真道、正道、大宗、嫡传黄老道。
我是根、我是本。
你们都是分支、别派、小宗、旁门。
你们是枝、你们是叶。
所以都是自称为“道”,而称呼其他派别为“派”,即便称对方为“道”,也不称呼对方的正名,而称呼他的俗名,以示蔑视。
历史记载,文始道源于老子。
练外丹修内丹。
但因秉承祖师教义,无门无派,故而所知人甚少!
故名“隐仙”,密、隐,而不知也。
但是就算如此,宁思真人还是格外看重所谓正门正道。
时刻都给徒弟灌输着本源的知识,恪守训诫。
见自家徒弟大呼小叫着跑来,半点以往自己教导的清静都无。
这丹炉山才开放了几年啊,这小徒弟从下山去搞宣传之后,心性真的是越来越不静了。
一时之间,宁思真人也是有点无奈。
开始怀疑起自己这过去的十数年来,是不是教了个榆木脑袋出来。
“詹言,你要知道。我们文始道,是正道,传自老子门下。虽然知者甚少,但我们也要以祖训傍身。”
“文始道的道义是什么?”
宁思真人淡定道。
他是铁了心要把自己这个小徒弟给纠正回来。
“贵本重神,澹然无为,清静自守,渡任虚无,遂物因应!”
詹言小道士非常熟练地把自家训诫背了下来。
从他自幼进入道观的第一天起,师父就教他背这二十字的训诫。
若是有所违背,就要罚。
十几年的修行下来,这二十个字仿佛是刻在了他骨子里一般,再也无法忘却。
“能背下来自然是好的,什么时候你能真正参悟其中奥义,你也就修行有成了,为师也就放心了。”
宁思真人长叹了一口气,端起茶杯从棋盘处起身,茗茶。
气定神闲地背对着徒弟,静看断崖外云起云落,云海翻涌。
这般心境,他自然也已经修行有成。
詹言小道士见师父不急不缓的模样,一时间也是有些焦虑。
虽然心里很担心师父再向以前那样说教自己一番后重罚自己。
但是今天这事关重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