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儒家的修行者到了第八境以后,想要成为第九境文宗,说难,那是难如登天。说容易,也是易如反掌。 两条路,一是入内阁,掌中枢之权,达成治国平天下的成就,或数月,或数年,自然而然就能突破。 想走这条路,就要经历科考,走官场之路,一步步往上爬,到了最后,还要看皇帝是不是赏识你。 官场浮沉,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无法走到那个位置。 说是难如登天也不为过。 但凡事也有例外,若是皇帝对你青眼有加,认为你有大才,将你征辟,也有可能一朝入内阁。 在本朝,这种事就曾发生过。 书院最后一位半圣,没有参加科考,在书院治学数十年,贤名远播。得到神武皇帝的赏识,很快入了内阁,成为九境文宗,后来更是一举突破成为半圣。 这种事,纯粹看脸。 第二条路,是写出一篇惊世之雄文,得到天下人的认可,就能自行突破。 这就纯靠自身的硬功夫,无法依仗外力,也取不得巧。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两千年来,能通过这种方式突破的文宗,全都是惊才绝艳之辈,数量并不多。几乎每一位,后来都成了半圣。 书院上一位通过这种方式突破的九境文宗,已经是一百年前的事了,可惜最终陨落于尸阴宗一役。 这一百年来,书院和国子监出过好几位八境,却一直卡在这个境界,无法再进一步。 这种事,对别人来说,难如登天。 但对陈牧来说,还真不是什么难事。他的背后,有一个世界的文化瑰宝。都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 上一次,他把那首满江红拿了出来,竟然出现了圣魂。 要知道,在本世界的诗词,只有流传多年,打动了无数的读者,凝聚了无数人的情感与希望,才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异象。 很显然,地球上的那些作品,拿到这个世界来发表,凝聚在上面的文化底蕴依旧能够保留。 陈牧只要拿出一直流传的千古名篇就行了。 “写哪一篇呢?” 他略一思索,就有了决定。 实际上,陈牧能默写的古文没有几篇,就是那几篇在中学时背过的。 还有就是第一次激活系统的时候,除了得到浩然正气外,还有整篇的《孟子》。从里面随便拿一篇出来都行。 不过,陈牧不打算这么做,《孟子》有更重要的作用。 他可不满足于第九境,当然要留到关键时候来用。 陈牧从纳戒中拿出笔墨和纸,醮足了墨汁后,挥毫在纸上写了起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他默写的,正是以前高考必背的古文,韩愈的《师说》。 刚写下第一句,陈牧就进入了一种奇特的状态,感觉到了一种强烈的共鸣,震憾他的心灵。 ………… 书院中,学舍之外。 杜青云同样正在给学院的弟子们“传道授业”,他以自身的“道理”,压制住了在场一名至诚君子,三名大儒,还有两百多名的学子。 随着讲述的不断深入,杜青云的“道”与“理”愈发坚定,仿佛世间的真理,不容别人质疑。 在场的不少学子神情越发痛苦,拼命抗拒着。那些修为高的,五境六境的儒者,承受的压力更大,一个个都是脸色苍白,摇摇欲坠,马上要坚持不住了。 就在这时,一个宏大的声音响起,“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杜青云的“道理”顿时受到冲击,在场的学子们都感觉到压力大减,心中大喜,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个声音上。 这是—— 杜青云苍老的脸上,浮现震惊之色,声音一顿,差点无法讲述下去。 他前天才经历过一次,哪里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 有人正在悟道,马上要成为九境文宗。 而且,那人是凭借一篇文章突破的。 这怎么可能? 写出来的文章,要受到天下人的认可,才能让作者获得反馈。 可是,现在这篇文章,杜青云根本没有听说过。 他的心,有些乱了。 赵知愚和三位大儒眼中却透出惊喜之色。 他们同样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心中的激动难以言喻,书院,终于要出一位九境文宗了。 八年了,那一位,终于走出了这一步。没有辜负他们这么多年的期望。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个声音越来越大,不知不觉,完全压过了杜青云的声音。 同为九境文宗,杜青云的“道理”,跟对方比起来,简直是不堪一击。 “不好!” 杜青云感觉自身多年以来的信念,都开始动摇,心中一惊。开始默念起了儒家经典,以抵抗对方的“道理”。 而在场的学子,还有书院内所有的杂役,都是一脸虔诚地听着那篇文章,听得如痴如醉,听到激动处,一个个都是手舞足蹈。 赵知愚和三位大儒,也是沉浸在这篇文章中,回忆着多年以来的求学之路,心中涌起了久违的感动。 就连杜青云身后的几位弟子,都从一开始的抗拒,渐渐地流露出思索之色。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至此,那个声音消散,一篇文章就此完结。 所有人依旧沉浸在这篇文章之中,只觉心情激荡,对于日后的求学之路,变得更加清晰。 唯有在场的几位大儒,觉得这篇文章里提到的人名,都相当陌生,像是什么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这些,他们根本没听过。 不过,这篇文章中蕴含的“道”与“理”,那是实打实的。虽然不如圣人之言,也不是九境的文宗能够说出来的。 这篇文章,必然是获得了无数人的认可,才能有如此的力量。 偏偏他们几个都没有听说过这篇文章…… “噗——” 突然,杜青云吐出一口血,脸色灰败,显然是受了内伤。 刚才的道理之间的碰撞,他几乎是完败。 并不是他境界弱于对方,而是他刚才说的那些陈腐的理念,跟那篇文章阐述的道理相比,完全不堪一击。 “老师。” 杜青云身后的几名弟子急忙将他扶住,神情焦急。 “我们走。”杜青云再也无颜留在这里,在弟子们的搀扶下,狼狈离开。 一时间,在场的学子们都欢呼起来。 ………… 书库内,陈牧收笔后,闭上眼睛,感受着 -->>
儒家的修行者到了第八境以后,想要成为第九境文宗,说难,那是难如登天。说容易,也是易如反掌。 两条路,一是入内阁,掌中枢之权,达成治国平天下的成就,或数月,或数年,自然而然就能突破。 想走这条路,就要经历科考,走官场之路,一步步往上爬,到了最后,还要看皇帝是不是赏识你。 官场浮沉,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无法走到那个位置。 说是难如登天也不为过。 但凡事也有例外,若是皇帝对你青眼有加,认为你有大才,将你征辟,也有可能一朝入内阁。 在本朝,这种事就曾发生过。 书院最后一位半圣,没有参加科考,在书院治学数十年,贤名远播。得到神武皇帝的赏识,很快入了内阁,成为九境文宗,后来更是一举突破成为半圣。 这种事,纯粹看脸。 第二条路,是写出一篇惊世之雄文,得到天下人的认可,就能自行突破。 这就纯靠自身的硬功夫,无法依仗外力,也取不得巧。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两千年来,能通过这种方式突破的文宗,全都是惊才绝艳之辈,数量并不多。几乎每一位,后来都成了半圣。 书院上一位通过这种方式突破的九境文宗,已经是一百年前的事了,可惜最终陨落于尸阴宗一役。 这一百年来,书院和国子监出过好几位八境,却一直卡在这个境界,无法再进一步。 这种事,对别人来说,难如登天。 但对陈牧来说,还真不是什么难事。他的背后,有一个世界的文化瑰宝。都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 上一次,他把那首满江红拿了出来,竟然出现了圣魂。 要知道,在本世界的诗词,只有流传多年,打动了无数的读者,凝聚了无数人的情感与希望,才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异象。 很显然,地球上的那些作品,拿到这个世界来发表,凝聚在上面的文化底蕴依旧能够保留。 陈牧只要拿出一直流传的千古名篇就行了。 “写哪一篇呢?” 他略一思索,就有了决定。 实际上,陈牧能默写的古文没有几篇,就是那几篇在中学时背过的。 还有就是第一次激活系统的时候,除了得到浩然正气外,还有整篇的《孟子》。从里面随便拿一篇出来都行。 不过,陈牧不打算这么做,《孟子》有更重要的作用。 他可不满足于第九境,当然要留到关键时候来用。 陈牧从纳戒中拿出笔墨和纸,醮足了墨汁后,挥毫在纸上写了起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他默写的,正是以前高考必背的古文,韩愈的《师说》。 刚写下第一句,陈牧就进入了一种奇特的状态,感觉到了一种强烈的共鸣,震憾他的心灵。 ………… 书院中,学舍之外。 杜青云同样正在给学院的弟子们“传道授业”,他以自身的“道理”,压制住了在场一名至诚君子,三名大儒,还有两百多名的学子。 随着讲述的不断深入,杜青云的“道”与“理”愈发坚定,仿佛世间的真理,不容别人质疑。 在场的不少学子神情越发痛苦,拼命抗拒着。那些修为高的,五境六境的儒者,承受的压力更大,一个个都是脸色苍白,摇摇欲坠,马上要坚持不住了。 就在这时,一个宏大的声音响起,“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杜青云的“道理”顿时受到冲击,在场的学子们都感觉到压力大减,心中大喜,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个声音上。 这是—— 杜青云苍老的脸上,浮现震惊之色,声音一顿,差点无法讲述下去。 他前天才经历过一次,哪里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 有人正在悟道,马上要成为九境文宗。 而且,那人是凭借一篇文章突破的。 这怎么可能? 写出来的文章,要受到天下人的认可,才能让作者获得反馈。 可是,现在这篇文章,杜青云根本没有听说过。 他的心,有些乱了。 赵知愚和三位大儒眼中却透出惊喜之色。 他们同样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心中的激动难以言喻,书院,终于要出一位九境文宗了。 八年了,那一位,终于走出了这一步。没有辜负他们这么多年的期望。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个声音越来越大,不知不觉,完全压过了杜青云的声音。 同为九境文宗,杜青云的“道理”,跟对方比起来,简直是不堪一击。 “不好!” 杜青云感觉自身多年以来的信念,都开始动摇,心中一惊。开始默念起了儒家经典,以抵抗对方的“道理”。 而在场的学子,还有书院内所有的杂役,都是一脸虔诚地听着那篇文章,听得如痴如醉,听到激动处,一个个都是手舞足蹈。 赵知愚和三位大儒,也是沉浸在这篇文章中,回忆着多年以来的求学之路,心中涌起了久违的感动。 就连杜青云身后的几位弟子,都从一开始的抗拒,渐渐地流露出思索之色。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至此,那个声音消散,一篇文章就此完结。 所有人依旧沉浸在这篇文章之中,只觉心情激荡,对于日后的求学之路,变得更加清晰。 唯有在场的几位大儒,觉得这篇文章里提到的人名,都相当陌生,像是什么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这些,他们根本没听过。 不过,这篇文章中蕴含的“道”与“理”,那是实打实的。虽然不如圣人之言,也不是九境的文宗能够说出来的。 这篇文章,必然是获得了无数人的认可,才能有如此的力量。 偏偏他们几个都没有听说过这篇文章…… “噗——” 突然,杜青云吐出一口血,脸色灰败,显然是受了内伤。 刚才的道理之间的碰撞,他几乎是完败。 并不是他境界弱于对方,而是他刚才说的那些陈腐的理念,跟那篇文章阐述的道理相比,完全不堪一击。 “老师。” 杜青云身后的几名弟子急忙将他扶住,神情焦急。 “我们走。”杜青云再也无颜留在这里,在弟子们的搀扶下,狼狈离开。 一时间,在场的学子们都欢呼起来。 ………… 书库内,陈牧收笔后,闭上眼睛,感受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