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穷人是没有休息的权力的。
顶多就是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聚一聚,吃一点平常舍不得吃的好东西,然后买一点布料做成新衣服,也就算很好了。
真正更穷的人,一直都要为生存而努力,哪里来那么多的闲情逸致?
所以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自古以来的真理。
不过许多朝代的当权者根本不知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威力,一点好处都舍不得分给最底下的民众,所以基本上撑不过三百年就要挂掉。
大康朝做得很好的一点,就是给了农民活路。
没有了宗室子弟和勋贵子弟的疯狂圈地,再加上大康的经商氛围非常浓厚,导致了各种作坊繁多,大大的吸收了劳动力,从而地主们对于扩张土地,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毕竟土地多了是要人来耕种的,很多民众都去了作坊打工,一年忙碌下来是种地的三倍、五倍收入,你说他们愿意怎么干?
这个跟后世宁愿打零工,也不愿耕种土地,把自己的土地给荒废了是一样的道理。
比如说丞相曹仪家里有良田数十万亩,但是平日里能耕种三分之二都算不错了,他家给租户的分成还是六四开,自己虽然得了六成,可是缴纳税赋什么的都他们包了,再加上自己应缴的田赋,算下来得到的比农民的四成还要少。
但饶是如此,每一年他们的租户还在不断的减少。
毕竟那里是江南,商业气息无比浓厚,年轻人们都不愿意去耕田种地了。
连曹仪家里都是如此,你更别说那些大小地主们了。
因此总体来说,除非是遇到极大的天灾人祸,农民们的日子还算是可以。
既然农民稳住了,整个国家就稳住了,大康这么多年没有发生什么造反叛乱,就是这个道理。
包括去年下半年来到京畿地区的几十万逃荒民众们,无论是在京畿地区,还是在帝京府的,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平日里出现在人们眼眶里面的,都是在帝京府的灾民和本地的穷人们干活儿。
实际上在京畿地区的其它地方,京畿总督熊文庆也在做一样的事情。
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导致了这么半年以来,京畿地区的许多年久失修的道路、城墙、河流,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要是换做平日,还根本没有这个机会和支出预算呢。
现在为了保障灾民们的生活,朝廷和皇帝当然要拿出大笔大笔的钱,让他们以工代赈,做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
说实话,因为有了这个每天两百文的工钱保障,让他们在这边比在家里都还要收入高。
特别是到了冬天,柳铭淇家里的蜂窝煤工坊建立起来,每天旺盛的蜂窝煤需求量,撑爆了整个工坊,裕王府一口气就雇佣了两万灾民之中的妇女老人。
这还不算,后来在靠近帝京城的地方,又建立了一个万人的蜂窝煤工坊,专门提供给附近省份的人们蜂窝煤。
连妇女和老人都能挣一百文一天,还加麸糠粥和馒头,灾民们简直是乐开了花,恨不得这样的日子永远也不要停下才好。
如今是正月里面,白天能有一些太阳,但早晚还是非常冷的,蜂窝煤仍旧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取暖工具。
另外城里的民众们现在烧水做饭都用上了蜂窝煤。
价格比柴火便宜太多了,而且非常的方便,朝廷又给每家每户补贴钱,都安装上了烟囱,不用担心蜂窝煤中毒。
于是本来蜂窝煤的需求就很大,然后现在为了给六省的大雪灾灾民们准备蜂窝煤,一天十二个时辰的工作就没有停过。
蜂窝煤在工坊里面已经堆积成了一座座小山。
累是累了一点,可大家还是很亢奋的在劳动。
能挣到钱就什么都不苦。
没钱买粮食吃饭,养活不了家人,那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
就在他们忙忙碌碌的时候,柳铭淇带着大柱、池三和樊山,以及上百名护卫,浩浩荡荡的开到了蜂窝煤第一工坊。
一路上非常的瞩目,毕竟上百名穿着简单铠甲的骑马精锐护卫,谁都要多看两眼。
大家怎么看怎么觉得眼熟。
嗯,这也是对的。
他们就是前段时间在京畿地区四处刺杀柳铭淇的凶手的前羽林卫,现在年龄到了退了下来,皇帝让他们来到裕王府做侍卫。
也算是给了他们一条好的出路。
裕王府可是有钱得很,对下人也是大方得很,他们下半辈子在这里,绝对是可以安享生活,让父母妻儿也过上好日子。
所以这群裕王府侍卫,除了没穿羽林卫的白色铠甲之外,没有羽林卫的特选骏马之外,其余的都一样。
当然了,蜂窝煤工坊的人对柳铭淇也是很熟悉,对他身边的池三大总管更是熟悉。
他们一抵达之后,正在加紧干活儿的一群少年们,便被叫喊着到了休息棚子里面。
本来蜂窝煤第一工坊是只要了妇女和老人的,可后面再招一万人的时候,有些家庭就再也没有这样的劳动力,只能央求着让自家十二三岁的少年来干活儿。
这群少年大概有两千多人,他们年龄没到十五六岁,巫夜霜、苗炎和熊文庆都不要他们,担心力气不够,坚韧不够,怕出事情。
但他们又比五六岁、七八岁的孩子们懂事,迫切的希望能为家里多做一些事情。
柳铭淇爽快的同意了。
蜂窝煤工坊的活儿并不重,哪怕是十二三岁的少年力气不够,帮着干一些杂活儿,或者是两个人顶一个人用,那也是可以的。
裕王府不差这个钱,能让更多的家庭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活下来,这点钱算不得什么。
况且柳铭淇还是从现代穿越而来的,现代人可没有这么视人命如草莽。
结果这群孩子到 -->>
穷人是没有休息的权力的。
顶多就是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聚一聚,吃一点平常舍不得吃的好东西,然后买一点布料做成新衣服,也就算很好了。
真正更穷的人,一直都要为生存而努力,哪里来那么多的闲情逸致?
所以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自古以来的真理。
不过许多朝代的当权者根本不知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威力,一点好处都舍不得分给最底下的民众,所以基本上撑不过三百年就要挂掉。
大康朝做得很好的一点,就是给了农民活路。
没有了宗室子弟和勋贵子弟的疯狂圈地,再加上大康的经商氛围非常浓厚,导致了各种作坊繁多,大大的吸收了劳动力,从而地主们对于扩张土地,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毕竟土地多了是要人来耕种的,很多民众都去了作坊打工,一年忙碌下来是种地的三倍、五倍收入,你说他们愿意怎么干?
这个跟后世宁愿打零工,也不愿耕种土地,把自己的土地给荒废了是一样的道理。
比如说丞相曹仪家里有良田数十万亩,但是平日里能耕种三分之二都算不错了,他家给租户的分成还是六四开,自己虽然得了六成,可是缴纳税赋什么的都他们包了,再加上自己应缴的田赋,算下来得到的比农民的四成还要少。
但饶是如此,每一年他们的租户还在不断的减少。
毕竟那里是江南,商业气息无比浓厚,年轻人们都不愿意去耕田种地了。
连曹仪家里都是如此,你更别说那些大小地主们了。
因此总体来说,除非是遇到极大的天灾人祸,农民们的日子还算是可以。
既然农民稳住了,整个国家就稳住了,大康这么多年没有发生什么造反叛乱,就是这个道理。
包括去年下半年来到京畿地区的几十万逃荒民众们,无论是在京畿地区,还是在帝京府的,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平日里出现在人们眼眶里面的,都是在帝京府的灾民和本地的穷人们干活儿。
实际上在京畿地区的其它地方,京畿总督熊文庆也在做一样的事情。
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导致了这么半年以来,京畿地区的许多年久失修的道路、城墙、河流,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要是换做平日,还根本没有这个机会和支出预算呢。
现在为了保障灾民们的生活,朝廷和皇帝当然要拿出大笔大笔的钱,让他们以工代赈,做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
说实话,因为有了这个每天两百文的工钱保障,让他们在这边比在家里都还要收入高。
特别是到了冬天,柳铭淇家里的蜂窝煤工坊建立起来,每天旺盛的蜂窝煤需求量,撑爆了整个工坊,裕王府一口气就雇佣了两万灾民之中的妇女老人。
这还不算,后来在靠近帝京城的地方,又建立了一个万人的蜂窝煤工坊,专门提供给附近省份的人们蜂窝煤。
连妇女和老人都能挣一百文一天,还加麸糠粥和馒头,灾民们简直是乐开了花,恨不得这样的日子永远也不要停下才好。
如今是正月里面,白天能有一些太阳,但早晚还是非常冷的,蜂窝煤仍旧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取暖工具。
另外城里的民众们现在烧水做饭都用上了蜂窝煤。
价格比柴火便宜太多了,而且非常的方便,朝廷又给每家每户补贴钱,都安装上了烟囱,不用担心蜂窝煤中毒。
于是本来蜂窝煤的需求就很大,然后现在为了给六省的大雪灾灾民们准备蜂窝煤,一天十二个时辰的工作就没有停过。
蜂窝煤在工坊里面已经堆积成了一座座小山。
累是累了一点,可大家还是很亢奋的在劳动。
能挣到钱就什么都不苦。
没钱买粮食吃饭,养活不了家人,那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
就在他们忙忙碌碌的时候,柳铭淇带着大柱、池三和樊山,以及上百名护卫,浩浩荡荡的开到了蜂窝煤第一工坊。
一路上非常的瞩目,毕竟上百名穿着简单铠甲的骑马精锐护卫,谁都要多看两眼。
大家怎么看怎么觉得眼熟。
嗯,这也是对的。
他们就是前段时间在京畿地区四处刺杀柳铭淇的凶手的前羽林卫,现在年龄到了退了下来,皇帝让他们来到裕王府做侍卫。
也算是给了他们一条好的出路。
裕王府可是有钱得很,对下人也是大方得很,他们下半辈子在这里,绝对是可以安享生活,让父母妻儿也过上好日子。
所以这群裕王府侍卫,除了没穿羽林卫的白色铠甲之外,没有羽林卫的特选骏马之外,其余的都一样。
当然了,蜂窝煤工坊的人对柳铭淇也是很熟悉,对他身边的池三大总管更是熟悉。
他们一抵达之后,正在加紧干活儿的一群少年们,便被叫喊着到了休息棚子里面。
本来蜂窝煤第一工坊是只要了妇女和老人的,可后面再招一万人的时候,有些家庭就再也没有这样的劳动力,只能央求着让自家十二三岁的少年来干活儿。
这群少年大概有两千多人,他们年龄没到十五六岁,巫夜霜、苗炎和熊文庆都不要他们,担心力气不够,坚韧不够,怕出事情。
但他们又比五六岁、七八岁的孩子们懂事,迫切的希望能为家里多做一些事情。
柳铭淇爽快的同意了。
蜂窝煤工坊的活儿并不重,哪怕是十二三岁的少年力气不够,帮着干一些杂活儿,或者是两个人顶一个人用,那也是可以的。
裕王府不差这个钱,能让更多的家庭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活下来,这点钱算不得什么。
况且柳铭淇还是从现代穿越而来的,现代人可没有这么视人命如草莽。
结果这群孩子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