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郑文修笑了。
他想害死李靖?
前世他崇拜的名将有两位,分别是李靖和岳飞。
如今穿越到大唐,能够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动点手脚。
他要做的一定是帮助李靖,而非害他。
根据史料记载,在打完吐谷浑之后,李靖被高甑生和唐奉义诬告谋反。
李世民虽然让人查明真相,还了李靖一个清白。
但李靖从此阖门自守,杜绝宾客。
如此名将,也就此远离战场。
在郑文修眼里,这是大唐的损失!
而李靖这么做,也绝非被诬告谋反这么简单。
李世民从他的笑容中看出了一些东西,皱眉道:“莫非……你是想帮他?”
郑文修看向李世民道:“咱们是自己人,我也就直言不讳了。你觉得皇上真的信任李将军吗?”
“信任!”
李世民当即道:“不然又岂会让他率兵十几万兵马攻打吐谷浑?”
郑文修摇头:“非也!除了李靖外,他还派出了李道宗、李大亮、侯君集等人,这些才是他真正的心腹!”
李世民干笑:“听你这意思,你觉得皇上不信任他?”
这也太扯了!
信不信任李靖,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这家伙还妄想揣测圣心啊?
未免有点自以为是了。
郑文修细细分析:“在玄武门之变中,李靖和李勣全都持中立态度,皇上登上大位后,封赏了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一应功臣,甚至连旧太子的心腹魏征和薛万彻也加以重用了。唯独对李靖和李勣不赏不罚。”
李世民据理力争:“当时李靖和李勣皆统兵在外,他们不参与已是最大的支持,若参与那可就是谋反了!而且他们俩皆非常爱惜自己的名声,保持中立实属正常。”
这话听着有理。
但郑文修依然要道出其中微妙。
他向李世民面前走了两步道:“皇上对魏征和薛万彻尚可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对他们俩不赏不罚,难道还不能表明态度吗?”
“而且皇上如果真的信任李靖,以李靖之能,一人即可灭了吐谷浑,为何还派出李道宗、李大亮和侯君集等人?说白了,制衡而已。”
“这……”
李世民欲言又止。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他对待李靖和李勣,确实不如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那般信任。
郑文修沉声道:“如今朝局虽看着风平浪静,其实早已波涛汹涌。李靖此番攻打吐谷浑,必再立大功,随后便有功高震主之嫌。”
“当今圣上虽然是难得的不玩兔死狗烹那一套的帝王,但鉴于李靖先前所为,如有佞臣说他谋反,皇上即使查明真相,也会给李靖一个台阶,让其远离战场。”
说到这,他长叹一声道:“虽然说大唐不缺能征善战的大将,但一代战神如果以这种方式落幕,未免黯淡了些,对大唐和皇上而言也是莫大的损失。”
李世民听明白他的意思了。
他连忙道:“所以你不惜让案子变得复杂些,就是想变相劝谏皇上,他该完全相信李靖?”
郑文修点头道:“皇上是明君,不会不明白敌国想害死的将军才是好将军!狄大人只需要将事情原委告诉皇上,我相信他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身为帝王,他是也可以有亲近疏远之分,但若想成为千古帝王,他必须得站在于国于民最有利的角度考虑问题。”
“古往今来,很多帝王都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人?为什么帝王多猜疑?其实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郑文修的这番话让李世民陷入了沉思。
他说得在理啊!
站在理性的角度考虑,他觉得李靖谋反的可能性极低。
在塞冲说出那番话时,他那么大反应,更多的还是源于他内心深处对李靖的某种不满,或者说猜忌。
这是个人情感和权欲在作祟。
若是为国为民计,这种非理性的情绪要不得。
而且只要稍微一琢磨便不难看出,真正跟吐蕃勾连的很有可能是高甑生、唐奉义等人。
他不能做让亲者痛,仇者快的糊涂事。
郑文修看着他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估计狄大人还在琢磨该怎么把这事告诉皇上呢,还得劳烦你帮我到狄府跑一趟,将那毒烟被我特意动了手脚的事告诉他。”
“不出意外,他会原原本本地告诉皇上。当然,还请你转告狄大人,这一切都是他的功劳,请他千万不要在皇上面前提及我。”
李世民想笑却又忍住了。
作为亲历者,甚至两次帮你跑腿,朕还用别人告知这一切?
郑文修啊,郑文修。
你千算万算,唯独没有算到朕即是当今天子?
他没有逗留,先回到宫中,写了一封密信,让人八百里加急送给李道宗。
随后又召来狄知逊,反过来把事情的原委向他说了一遍。
“郑公子这……”
狄知逊哭笑不得道:“臣险些也中计了!”
“朕又何尝不是如此?”
李世民笑道:“你待会儿就让如意酒楼、豆记等重开。至于那些吐蕃使臣,继续‘保护’七日,再公布真相。”
他要打个时间差。
让李道宗先得到消息,把涉及的几将,包括李靖都给查清楚。
这已与信不信任无关了。
而是悉多被杀的真相公布后,唐将与吐蕃勾连之事也必须要有个交代。
李道宗担任过刑部尚书,又是宗室重臣。
在短时间内彻底查清来龙去脉,于他而言并不难。
-->>
郑文修笑了。
他想害死李靖?
前世他崇拜的名将有两位,分别是李靖和岳飞。
如今穿越到大唐,能够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动点手脚。
他要做的一定是帮助李靖,而非害他。
根据史料记载,在打完吐谷浑之后,李靖被高甑生和唐奉义诬告谋反。
李世民虽然让人查明真相,还了李靖一个清白。
但李靖从此阖门自守,杜绝宾客。
如此名将,也就此远离战场。
在郑文修眼里,这是大唐的损失!
而李靖这么做,也绝非被诬告谋反这么简单。
李世民从他的笑容中看出了一些东西,皱眉道:“莫非……你是想帮他?”
郑文修看向李世民道:“咱们是自己人,我也就直言不讳了。你觉得皇上真的信任李将军吗?”
“信任!”
李世民当即道:“不然又岂会让他率兵十几万兵马攻打吐谷浑?”
郑文修摇头:“非也!除了李靖外,他还派出了李道宗、李大亮、侯君集等人,这些才是他真正的心腹!”
李世民干笑:“听你这意思,你觉得皇上不信任他?”
这也太扯了!
信不信任李靖,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这家伙还妄想揣测圣心啊?
未免有点自以为是了。
郑文修细细分析:“在玄武门之变中,李靖和李勣全都持中立态度,皇上登上大位后,封赏了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一应功臣,甚至连旧太子的心腹魏征和薛万彻也加以重用了。唯独对李靖和李勣不赏不罚。”
李世民据理力争:“当时李靖和李勣皆统兵在外,他们不参与已是最大的支持,若参与那可就是谋反了!而且他们俩皆非常爱惜自己的名声,保持中立实属正常。”
这话听着有理。
但郑文修依然要道出其中微妙。
他向李世民面前走了两步道:“皇上对魏征和薛万彻尚可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对他们俩不赏不罚,难道还不能表明态度吗?”
“而且皇上如果真的信任李靖,以李靖之能,一人即可灭了吐谷浑,为何还派出李道宗、李大亮和侯君集等人?说白了,制衡而已。”
“这……”
李世民欲言又止。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他对待李靖和李勣,确实不如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那般信任。
郑文修沉声道:“如今朝局虽看着风平浪静,其实早已波涛汹涌。李靖此番攻打吐谷浑,必再立大功,随后便有功高震主之嫌。”
“当今圣上虽然是难得的不玩兔死狗烹那一套的帝王,但鉴于李靖先前所为,如有佞臣说他谋反,皇上即使查明真相,也会给李靖一个台阶,让其远离战场。”
说到这,他长叹一声道:“虽然说大唐不缺能征善战的大将,但一代战神如果以这种方式落幕,未免黯淡了些,对大唐和皇上而言也是莫大的损失。”
李世民听明白他的意思了。
他连忙道:“所以你不惜让案子变得复杂些,就是想变相劝谏皇上,他该完全相信李靖?”
郑文修点头道:“皇上是明君,不会不明白敌国想害死的将军才是好将军!狄大人只需要将事情原委告诉皇上,我相信他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身为帝王,他是也可以有亲近疏远之分,但若想成为千古帝王,他必须得站在于国于民最有利的角度考虑问题。”
“古往今来,很多帝王都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人?为什么帝王多猜疑?其实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郑文修的这番话让李世民陷入了沉思。
他说得在理啊!
站在理性的角度考虑,他觉得李靖谋反的可能性极低。
在塞冲说出那番话时,他那么大反应,更多的还是源于他内心深处对李靖的某种不满,或者说猜忌。
这是个人情感和权欲在作祟。
若是为国为民计,这种非理性的情绪要不得。
而且只要稍微一琢磨便不难看出,真正跟吐蕃勾连的很有可能是高甑生、唐奉义等人。
他不能做让亲者痛,仇者快的糊涂事。
郑文修看着他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估计狄大人还在琢磨该怎么把这事告诉皇上呢,还得劳烦你帮我到狄府跑一趟,将那毒烟被我特意动了手脚的事告诉他。”
“不出意外,他会原原本本地告诉皇上。当然,还请你转告狄大人,这一切都是他的功劳,请他千万不要在皇上面前提及我。”
李世民想笑却又忍住了。
作为亲历者,甚至两次帮你跑腿,朕还用别人告知这一切?
郑文修啊,郑文修。
你千算万算,唯独没有算到朕即是当今天子?
他没有逗留,先回到宫中,写了一封密信,让人八百里加急送给李道宗。
随后又召来狄知逊,反过来把事情的原委向他说了一遍。
“郑公子这……”
狄知逊哭笑不得道:“臣险些也中计了!”
“朕又何尝不是如此?”
李世民笑道:“你待会儿就让如意酒楼、豆记等重开。至于那些吐蕃使臣,继续‘保护’七日,再公布真相。”
他要打个时间差。
让李道宗先得到消息,把涉及的几将,包括李靖都给查清楚。
这已与信不信任无关了。
而是悉多被杀的真相公布后,唐将与吐蕃勾连之事也必须要有个交代。
李道宗担任过刑部尚书,又是宗室重臣。
在短时间内彻底查清来龙去脉,于他而言并不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