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虽然暂时还没有找出蔡瑁勾结孙策的具体方式。
但通过对已有情报的分析,加上对张松深入调查的安排、汇报节奏的复盘,还是让李素看出:张松这人,确实很有制造外交阴谋、和识破外交阴谋方面的天赋。
比如,张松派出去的人,并不是一发现蔡家派出船只往东偷跑,就马上急吼吼回来报告,而是展开了进一步的调查,而且是分头调查。
短短一天多里,既确定了偷跑报信的人可能是谁,又确定了偷跑报信者的坐船沿着汉水通过了竟陵县继续向东这个重要情报——
尤其是后面这条情报,不熟悉地理的看官,哪怕把这个结论摆在他面前,都未必看得出其背后隐含的意思。
这是因为竟陵县靠近汉津口,是汉水在流到夏口汇入长江之前的最后一个分叉口。
汉津口是夏水和汉水的汇合点,走水路的人如果从汉津折入夏水,是可以通过夏泽、再进入夏水西段,然后从江陵城南大约二三十里外的江津口,进入长江的。然后从长江里再逆流而上就到江陵城南门外了。过了竟陵县而不入汉津口,前面才别无岔路,只能去夏口。
张松安排细作时,把任务交代得如此清楚,能提前要求细作别见风就是雨,而是多长个心眼多跟踪一段,彻底把情报做扎实。
把其他一切可能性和干扰项,尽量能排除就排除,最后剩下尽量少的正确答案,这才是做情报参谋推演的人该有的素质。
可见张松此人虽然没什么奇谋,但做事逻辑条理还是很缜密的,脑子博闻强识,对历史地理掌握又透彻,查漏补缺补得很细。
有个这样见微知着把控情报细节的幕僚,让李素也轻松了些。他觉得将来似乎不该让张松把他的记忆力和缜密联想能力,再浪费在财、户曹这些琐碎账目事务上。
杨仪或者孙资贾逵那些数学考得好的账房先生,可以拉个过来做管财户的从事。张松就去分管情报分析和排除敌人的战略欺骗烟雾弹好了。
做这种事务的下属,如果是换个别的穿越者,或许不会太重视。李素前世也看过不少历史穿越小说,那些书里的穿越者就算养情报头子,也是侧重于情报刺探而非数据分析。
但李素从不盲信那些穿越小说,他很清楚自己面对的情况跟前世看过的那些穿越小说都不一样——主流的穿越小说,写手为了省事儿,总是束手束脚不敢改变历史大势的走向,因为那样主角就能躺在对历史大势的先知先觉上多蹭几年先知红利。
可李素现在都成了历史事件粉碎机了,他对天下的先知,仅剩下对“人”的先知,大致知道重要历史人物谁强谁弱有什么能力特点的性格缺陷。而对于“事件”的先知早就没了,谁让历史被改动得那么猛烈。
具体到这次的“蔡瑁可能搞事情甚至反叛”,李素先知不到具体情况,这还真不是给李素的智商开逆向金手指。
而是李素穷极自己的智商,也只能依靠对人物禀赋的先知,大致猜到蔡瑁是最容易跳反的。具体蔡瑁怎么跳反、战术计策细节如何,李素根本无法靠空想推演,他只能让人暗中盯紧,等情报。
张松这个“情报数据分析”幕僚的价值,也终于渐渐浮现出来。
李素跟张松聊了很久,大致想了几种蔡瑁动作的可能性,最后张松还是劝道:
“司空,您说的那些四平八稳处处盯防的办法,好是好,但再跟下去肯定会打草惊蛇了。您得给我个准话——您这次的第一价值是什么?
是要把蔡瑁扼杀在萌芽之中,还是要把蔡瑁和孙策的勾结引进来、让孙策陷入泥潭?两件事不可能同时做得完美的,得有一个侧重,封堵得完美诱敌就不完美,不可得兼。”
李素一想,还真是,自己一开始陷入了完美主义,因为对蔡瑁动手方式的未知,总怕蔡瑁发难的第一时间就造成非常重大的损失,所以在封堵上也过于刻意了。
冷静下来仔细排查,他其实对于“拖住孙策,制造外交开战借口,鼓舞我方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宣传攻击对方背信弃义”这些要素比较重要。
也就是一个要拖住敌人的有生力量主力,另一个要在大义名分让为我军占尽便宜。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孙策在江东彻底掌控地方,也不过五年多而已,江东地盘的世家大族对他的支持未必多铁杆。孙策的立业之本主要还是他的武力,如果主力部队被重创,甚至只是被长期拖住,都会对孙策整个政权造成严重的致命伤。
所以,蔡瑁联合孙策,就算导致荆州军暂时丢失一些土地,只要缠住甚至制造机会包围孙策主力,都是值得的!不能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李素下决心道:“我意已决,如果开战,缠住孙策主力,制造机会歼灭敌部队,比避免我军州郡地盘的暂时丢失,更重要!”
张松按照领导的决断,又思索了一会儿,建议道:“既是如此,不如舍弃其他几条线的跟踪,专注于盯住蔡瑁本人的动向——
属下觉得,蔡瑁最后图穷匕见之时,必然是要亲自发动的。他本人在哪里,风险就在哪里。而且盯蔡瑁本人而放弃其他枝蔓,还有一点好处,就是把打草惊蛇的机会降到最低。
张允已经被派去通风报信,我们的细作是大半天之前发现他通过竟陵东去的。按照汉水行船的速度推算,现在张允应该已经快到夏口了。
如果孙策、周瑜亲自在夏口与柴桑之间,明天他们就能得到消息,然后按计划响应。集结部队往上游靠拢、通过汉阳,把反应和集结行军都算上算一天半,后天晚些时候,汉阳的周泰将军就会得知情况了。
如果他们完全没有提前西进、在柴桑待命。那么算时间张允报信需要多一天,敌军急行军逆流而上也要多行船两天半。我们会比前一种情况多三天半的反应时间。
所以,不管怎么算,蔡瑁肯定也动手在即了,否则要是周泰那边先回报我们说孙策军越境,蔡瑁说不定就做不成了。”
李素按着张松 -->>
虽然暂时还没有找出蔡瑁勾结孙策的具体方式。
但通过对已有情报的分析,加上对张松深入调查的安排、汇报节奏的复盘,还是让李素看出:张松这人,确实很有制造外交阴谋、和识破外交阴谋方面的天赋。
比如,张松派出去的人,并不是一发现蔡家派出船只往东偷跑,就马上急吼吼回来报告,而是展开了进一步的调查,而且是分头调查。
短短一天多里,既确定了偷跑报信的人可能是谁,又确定了偷跑报信者的坐船沿着汉水通过了竟陵县继续向东这个重要情报——
尤其是后面这条情报,不熟悉地理的看官,哪怕把这个结论摆在他面前,都未必看得出其背后隐含的意思。
这是因为竟陵县靠近汉津口,是汉水在流到夏口汇入长江之前的最后一个分叉口。
汉津口是夏水和汉水的汇合点,走水路的人如果从汉津折入夏水,是可以通过夏泽、再进入夏水西段,然后从江陵城南大约二三十里外的江津口,进入长江的。然后从长江里再逆流而上就到江陵城南门外了。过了竟陵县而不入汉津口,前面才别无岔路,只能去夏口。
张松安排细作时,把任务交代得如此清楚,能提前要求细作别见风就是雨,而是多长个心眼多跟踪一段,彻底把情报做扎实。
把其他一切可能性和干扰项,尽量能排除就排除,最后剩下尽量少的正确答案,这才是做情报参谋推演的人该有的素质。
可见张松此人虽然没什么奇谋,但做事逻辑条理还是很缜密的,脑子博闻强识,对历史地理掌握又透彻,查漏补缺补得很细。
有个这样见微知着把控情报细节的幕僚,让李素也轻松了些。他觉得将来似乎不该让张松把他的记忆力和缜密联想能力,再浪费在财、户曹这些琐碎账目事务上。
杨仪或者孙资贾逵那些数学考得好的账房先生,可以拉个过来做管财户的从事。张松就去分管情报分析和排除敌人的战略欺骗烟雾弹好了。
做这种事务的下属,如果是换个别的穿越者,或许不会太重视。李素前世也看过不少历史穿越小说,那些书里的穿越者就算养情报头子,也是侧重于情报刺探而非数据分析。
但李素从不盲信那些穿越小说,他很清楚自己面对的情况跟前世看过的那些穿越小说都不一样——主流的穿越小说,写手为了省事儿,总是束手束脚不敢改变历史大势的走向,因为那样主角就能躺在对历史大势的先知先觉上多蹭几年先知红利。
可李素现在都成了历史事件粉碎机了,他对天下的先知,仅剩下对“人”的先知,大致知道重要历史人物谁强谁弱有什么能力特点的性格缺陷。而对于“事件”的先知早就没了,谁让历史被改动得那么猛烈。
具体到这次的“蔡瑁可能搞事情甚至反叛”,李素先知不到具体情况,这还真不是给李素的智商开逆向金手指。
而是李素穷极自己的智商,也只能依靠对人物禀赋的先知,大致猜到蔡瑁是最容易跳反的。具体蔡瑁怎么跳反、战术计策细节如何,李素根本无法靠空想推演,他只能让人暗中盯紧,等情报。
张松这个“情报数据分析”幕僚的价值,也终于渐渐浮现出来。
李素跟张松聊了很久,大致想了几种蔡瑁动作的可能性,最后张松还是劝道:
“司空,您说的那些四平八稳处处盯防的办法,好是好,但再跟下去肯定会打草惊蛇了。您得给我个准话——您这次的第一价值是什么?
是要把蔡瑁扼杀在萌芽之中,还是要把蔡瑁和孙策的勾结引进来、让孙策陷入泥潭?两件事不可能同时做得完美的,得有一个侧重,封堵得完美诱敌就不完美,不可得兼。”
李素一想,还真是,自己一开始陷入了完美主义,因为对蔡瑁动手方式的未知,总怕蔡瑁发难的第一时间就造成非常重大的损失,所以在封堵上也过于刻意了。
冷静下来仔细排查,他其实对于“拖住孙策,制造外交开战借口,鼓舞我方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宣传攻击对方背信弃义”这些要素比较重要。
也就是一个要拖住敌人的有生力量主力,另一个要在大义名分让为我军占尽便宜。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孙策在江东彻底掌控地方,也不过五年多而已,江东地盘的世家大族对他的支持未必多铁杆。孙策的立业之本主要还是他的武力,如果主力部队被重创,甚至只是被长期拖住,都会对孙策整个政权造成严重的致命伤。
所以,蔡瑁联合孙策,就算导致荆州军暂时丢失一些土地,只要缠住甚至制造机会包围孙策主力,都是值得的!不能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李素下决心道:“我意已决,如果开战,缠住孙策主力,制造机会歼灭敌部队,比避免我军州郡地盘的暂时丢失,更重要!”
张松按照领导的决断,又思索了一会儿,建议道:“既是如此,不如舍弃其他几条线的跟踪,专注于盯住蔡瑁本人的动向——
属下觉得,蔡瑁最后图穷匕见之时,必然是要亲自发动的。他本人在哪里,风险就在哪里。而且盯蔡瑁本人而放弃其他枝蔓,还有一点好处,就是把打草惊蛇的机会降到最低。
张允已经被派去通风报信,我们的细作是大半天之前发现他通过竟陵东去的。按照汉水行船的速度推算,现在张允应该已经快到夏口了。
如果孙策、周瑜亲自在夏口与柴桑之间,明天他们就能得到消息,然后按计划响应。集结部队往上游靠拢、通过汉阳,把反应和集结行军都算上算一天半,后天晚些时候,汉阳的周泰将军就会得知情况了。
如果他们完全没有提前西进、在柴桑待命。那么算时间张允报信需要多一天,敌军急行军逆流而上也要多行船两天半。我们会比前一种情况多三天半的反应时间。
所以,不管怎么算,蔡瑁肯定也动手在即了,否则要是周泰那边先回报我们说孙策军越境,蔡瑁说不定就做不成了。”
李素按着张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