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严格控制的。
秦琅这样矿界大佬,家里各种矿都采,所以手中铜铁等都不缺,用生铁炼铜,还是相当划算的。
否则正常的铜法开采之法,开采成本高,二来开采效率低,哪可能有这么大的开采量。
秦琅对殷安国承认自己有点铁成铜之法,但只说这是古已有之的技法,还说自己本就是从古书中偶得的。
但具体如何搞,他没说。
其实就是一层纸,找到富含硫酸铜溶液的胆泉,然后在旁边开沟挖渠,建成胆泉池,然后把生铁片置入池中,经过数天时间浸渍,再取出去炼,最后便成了铜。
浸完一批铜,再开池换水。
所以夏天雨季之时,胆泉丰富溶液足,易于浸铜,如果在冬秋季时就要差的多。
南方又比北方更适合胆泉浸铜法。
在秦琅已经堪探到的中原十一处大胆泉中,最大一处在江西信州的铅山苦泉,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就专门记录了这个苦泉,而这个苦泉,也一度成为宋朝最大的胆泉炼铜场,最高时年产百多万斤铜。
这种胆泉炼铜法,相比起传统挖矿采铜,可以说成百倍的提升效率,毕竟不用挖山不要采石,挖些池子引胆泉水,然后只要有足够的生铁,再经过浸渍和提炼,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铜了。
一年百万斤,就是以往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铜矿的产量。
除了这种湿法炼铜外,还有一种是干法炼铜,就是当胆泉水不足的时候,取胆矾土来煎煮溶液再炼铜。
相比来说,湿法炼铜,成本大约是一斤铜四十多文钱,干法是一斤铜成本约八十钱左右。
这个成本相比起传统的采铜来说,那就是颠覆性的了。
毕竟朝廷规定铜收购价一斤一百六,实际上矿山上的开采成本肯定是超过一百钱的,虽说跟后世非洲一斤铜开采成本也就一块钱,或者澳州一斤两块左右相比,相差巨大。
但在这个时代,采矿确实成本较高。
在那偏僻的内陆深山老林里面,交通不便,开采全用人工,甚至不少铜矿采铜,那都是官府主持的,为了得到铜,都是不计成本了。
而湿法炼铜,成本才四十多钱,不超过五十钱一斤,要是矿场在沿海靠江的地方,运输成本还能下降。
就好比秦家,按五十一斤成本算,如果卖给朝廷一斤一百六,直接每斤就能赚一百一十文,一百万斤的话能赚十一万贯。
但如果秦家拿这铜自己铸钱,有十五个点的利,一百万斤铜能铸二十多万贯钱,又是三万贯的利,里外里,就是十四万了,四舍五入,差不多就是一个亿。
手里铜越多,能铸的钱越多,这利当然也就越多。
因此对于秦家来说,从开挖铁矿到冶铁炼钢,再到用生铁炼铜,再铸成钱,再运到海东等外国,还能再赚一笔,里里外外,一整个产业链,能带来的是超乎想象的丰厚利润。
“魏公可有打算将此法献给朝廷?”殷安国有些小心的问,他也知道,如果是自己拥有这样的秘法,估计是不会说出来的。但还是忍不住想问一问,如果秦琅有意,那岂不是他又立一功。
“其实我早已经开始在整理这种点铁成铜的炼铜新法,目前已经整理出了一份很不错的材料,但我没打算直接把这技术出售或转让,而是准备以技术入股,招些合伙人,一起在中原建立胆铜矿场。”
秦琅打算以技术入股,跟朝廷、皇帝、太子等成立合伙买卖,一起炼铜,到时秦家有技术,地方官府有胆泉,朝廷手里还有充足的铁,再拉上一些世家大族,出技术的出技术,出人的出人,出泉的出泉,出铁的出铁,利益均沾。
不用担心有谁做梗破坏。
秦琅也清楚,这种技术既然已经被朝廷盯上,那不可能再一直独享的,朝廷来问了,还攥着不放,到时妒忌红眼的人估计就会趁机群起围攻了。
秦琅从来不是吃独食的人,以前如此,现在也如此。
中原的那十一处探明的大胆泉,他一直没动,就是因为一动就招人注目,到时保不住机密,所以干脆先不动,他先在倭国和吕宋搞,也是先赚一笔,到时再以这惊人效率,握着技术跟大家谈合作,也更有本钱。
毕竟现在秦家一年能弄来几百万斤铜,这就是不争的事实啊,这技术到底多值钱,大家也就都心中有数,秦家在这合伙买卖里,要多占点份额什么的,大家也就能理解了。
胆铜法炼铜,一来也是需要天然优质的胆泉的,二来更需要有充足的铁料,而生铁本就严格握在朝廷手中,没有铁再好的技术也白瞎,也只有朝廷能够一年拿出来数千万斤的铁产量来。
只要有足够的铁,一年产千万斤胆铜,也是没问题的。
胆铜质量,可是远超大多数矿铜的。
也幸好是贞观以来采矿业大兴,否则有胆铜法也无铁可用。
要知道,汉代时推行盐铁专卖,铁矿六十八处,年产铁量五百万斤而已。而武德初,铁产量才五十三万斤,到贞观初时才两百多万斤,此后二十年,大兴矿业,全国铁矿数量激增,尤其是放开民间采矿限制后,铁产量突飞猛进,年年递增,如今达到年产铁一千八百五十万斤之巨,是汉代三倍多。这个量是大唐境内铁矿自产的量,还没算上从国外进口来的铁矿石和铁料等。
甚至有过一年产几亿吨的辉煌时代,跃居全球第二。
而大唐如今的民营铁矿,占据了八成以上,官方铁矿场只有不到两成。
当然,跟后世动则一年五六千万吨生铁产量相比,唐朝不过万把吨的生铁产量,确实是太少了。可如今这个时代的生产技术条件就摆在那里。
以往朝代本就重农抑商,对于采矿这种事情,更多是压制态度的,够用就好,若是哪个皇帝挖矿太上心,往往要被士大夫们喷的,甚至因为很多朝代,矿这玩意是权贵们垄断的产业,所以如果朝廷要参与采挖,或皇帝去征矿税,就会被喷与民争利,甚至是横征暴敛,比如明 -->>
严格控制的。
秦琅这样矿界大佬,家里各种矿都采,所以手中铜铁等都不缺,用生铁炼铜,还是相当划算的。
否则正常的铜法开采之法,开采成本高,二来开采效率低,哪可能有这么大的开采量。
秦琅对殷安国承认自己有点铁成铜之法,但只说这是古已有之的技法,还说自己本就是从古书中偶得的。
但具体如何搞,他没说。
其实就是一层纸,找到富含硫酸铜溶液的胆泉,然后在旁边开沟挖渠,建成胆泉池,然后把生铁片置入池中,经过数天时间浸渍,再取出去炼,最后便成了铜。
浸完一批铜,再开池换水。
所以夏天雨季之时,胆泉丰富溶液足,易于浸铜,如果在冬秋季时就要差的多。
南方又比北方更适合胆泉浸铜法。
在秦琅已经堪探到的中原十一处大胆泉中,最大一处在江西信州的铅山苦泉,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就专门记录了这个苦泉,而这个苦泉,也一度成为宋朝最大的胆泉炼铜场,最高时年产百多万斤铜。
这种胆泉炼铜法,相比起传统挖矿采铜,可以说成百倍的提升效率,毕竟不用挖山不要采石,挖些池子引胆泉水,然后只要有足够的生铁,再经过浸渍和提炼,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铜了。
一年百万斤,就是以往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铜矿的产量。
除了这种湿法炼铜外,还有一种是干法炼铜,就是当胆泉水不足的时候,取胆矾土来煎煮溶液再炼铜。
相比来说,湿法炼铜,成本大约是一斤铜四十多文钱,干法是一斤铜成本约八十钱左右。
这个成本相比起传统的采铜来说,那就是颠覆性的了。
毕竟朝廷规定铜收购价一斤一百六,实际上矿山上的开采成本肯定是超过一百钱的,虽说跟后世非洲一斤铜开采成本也就一块钱,或者澳州一斤两块左右相比,相差巨大。
但在这个时代,采矿确实成本较高。
在那偏僻的内陆深山老林里面,交通不便,开采全用人工,甚至不少铜矿采铜,那都是官府主持的,为了得到铜,都是不计成本了。
而湿法炼铜,成本才四十多钱,不超过五十钱一斤,要是矿场在沿海靠江的地方,运输成本还能下降。
就好比秦家,按五十一斤成本算,如果卖给朝廷一斤一百六,直接每斤就能赚一百一十文,一百万斤的话能赚十一万贯。
但如果秦家拿这铜自己铸钱,有十五个点的利,一百万斤铜能铸二十多万贯钱,又是三万贯的利,里外里,就是十四万了,四舍五入,差不多就是一个亿。
手里铜越多,能铸的钱越多,这利当然也就越多。
因此对于秦家来说,从开挖铁矿到冶铁炼钢,再到用生铁炼铜,再铸成钱,再运到海东等外国,还能再赚一笔,里里外外,一整个产业链,能带来的是超乎想象的丰厚利润。
“魏公可有打算将此法献给朝廷?”殷安国有些小心的问,他也知道,如果是自己拥有这样的秘法,估计是不会说出来的。但还是忍不住想问一问,如果秦琅有意,那岂不是他又立一功。
“其实我早已经开始在整理这种点铁成铜的炼铜新法,目前已经整理出了一份很不错的材料,但我没打算直接把这技术出售或转让,而是准备以技术入股,招些合伙人,一起在中原建立胆铜矿场。”
秦琅打算以技术入股,跟朝廷、皇帝、太子等成立合伙买卖,一起炼铜,到时秦家有技术,地方官府有胆泉,朝廷手里还有充足的铁,再拉上一些世家大族,出技术的出技术,出人的出人,出泉的出泉,出铁的出铁,利益均沾。
不用担心有谁做梗破坏。
秦琅也清楚,这种技术既然已经被朝廷盯上,那不可能再一直独享的,朝廷来问了,还攥着不放,到时妒忌红眼的人估计就会趁机群起围攻了。
秦琅从来不是吃独食的人,以前如此,现在也如此。
中原的那十一处探明的大胆泉,他一直没动,就是因为一动就招人注目,到时保不住机密,所以干脆先不动,他先在倭国和吕宋搞,也是先赚一笔,到时再以这惊人效率,握着技术跟大家谈合作,也更有本钱。
毕竟现在秦家一年能弄来几百万斤铜,这就是不争的事实啊,这技术到底多值钱,大家也就都心中有数,秦家在这合伙买卖里,要多占点份额什么的,大家也就能理解了。
胆铜法炼铜,一来也是需要天然优质的胆泉的,二来更需要有充足的铁料,而生铁本就严格握在朝廷手中,没有铁再好的技术也白瞎,也只有朝廷能够一年拿出来数千万斤的铁产量来。
只要有足够的铁,一年产千万斤胆铜,也是没问题的。
胆铜质量,可是远超大多数矿铜的。
也幸好是贞观以来采矿业大兴,否则有胆铜法也无铁可用。
要知道,汉代时推行盐铁专卖,铁矿六十八处,年产铁量五百万斤而已。而武德初,铁产量才五十三万斤,到贞观初时才两百多万斤,此后二十年,大兴矿业,全国铁矿数量激增,尤其是放开民间采矿限制后,铁产量突飞猛进,年年递增,如今达到年产铁一千八百五十万斤之巨,是汉代三倍多。这个量是大唐境内铁矿自产的量,还没算上从国外进口来的铁矿石和铁料等。
甚至有过一年产几亿吨的辉煌时代,跃居全球第二。
而大唐如今的民营铁矿,占据了八成以上,官方铁矿场只有不到两成。
当然,跟后世动则一年五六千万吨生铁产量相比,唐朝不过万把吨的生铁产量,确实是太少了。可如今这个时代的生产技术条件就摆在那里。
以往朝代本就重农抑商,对于采矿这种事情,更多是压制态度的,够用就好,若是哪个皇帝挖矿太上心,往往要被士大夫们喷的,甚至因为很多朝代,矿这玩意是权贵们垄断的产业,所以如果朝廷要参与采挖,或皇帝去征矿税,就会被喷与民争利,甚至是横征暴敛,比如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