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第三十章战术
彭城之战,汉王刘季输得一败涂地。
但是,纵使是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在几乎输掉一切、翻不了身的情况下,汉王刘季依然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年过半百的他终于拥有了梦想。刘季很快就走出了失败的阴影,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失败并不可怕,可拍的是失败之后再也站不起来。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总有一股韧劲,总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能够不断的总结经验,然后继续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而汉王刘季正是这样的人。
刘季
这一仗,狠狠的给汉王刘季上了一课。汉王刘季总结出至少以下几点经验:第一,在军事战术上,他真的不如霸王项羽。虽然此前很多人都对他说过这样的话,比如那个年轻小伙子韩信,但毕竟他从未曾正面与霸王项羽交战过,所以内心还是抱有一丝怀疑。经历过这次惨痛的失败后,汉王刘季深切的体会到霸王项羽用兵的神勇和可怕,也深深的明白自己与霸王项羽的军事能力差距。
第二,打仗不必非得要自己亲自出马,不必每次都身先士卒。他虽然不是一位好将军,但他是一位好君主。虽然军事能力上,自己比不上项羽;但是在政治工作方面,项羽远远比不上自己,要懂得扬长避短。
第三,在这个战争年代,没有哪个会死心塌地的跟随你,除非你的实力强大。因为自从彭城打败之后,原本跟随汉王刘季伐楚的各路诸侯纷纷倒戈,归顺西楚,他们害怕强大的霸王项羽,害怕强大的西楚王国——都是见风使舵的主。这当然无可厚非,人总是要趋利避害,识时务者方为俊杰。当你足够强大,世人皆会依附你。
第四,今天属于你的东西,明天不一定属于你。曾经艰苦奋斗而来的咸阳、彭城,转身就被项羽夺走。就像躺在西楚王宫那些珍贵宝物,本来是属于秦帝国皇室的,后来被刘季入关缴获,但很快又悉数归入霸王项羽囊中;彭城攻破后,曾短暂回到刘季怀里,可如今又被项羽夺回。兜兜转转,那些宝物还是那些宝物,什么都没有改变,只不过是换了个主人。既然如此,那么又何必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我的目的是天下,我的对手是项羽,那么只要打败项羽就可以了,没必要苦苦争夺城池。
第五,既然目标是天下,那就应该以天下主人的眼光去看待时局。这不是刘季和项羽你我之间的战争,而是天下人的战争。既然是天下人的战争,那就应该挑动所有人的力量,共同对付主要目标,就像当年一起对付暴虐的秦帝国。
汉王刘季思考了很久。在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晚,他都考虑这些问题,考虑自己以后的方向,考虑汉国集团的方向。如果他不能尽快扭转局面,那么其他将士很可能就会像当初在巴蜀那样叛离而去。他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试图打破目前的僵局,那就是——把函谷关以东的地方全部拿出来作为封赏,只要可以歼灭霸王项羽。(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史记-留侯世家》)
函谷关以东,相当于中华帝国大半壁江山,听起来似乎口气很大。因为所谓的函谷关以东,就等于把秦国故土以外的地方全部捐献出去,而汉王刘季就只保留秦地。既然如此,那么这仗打与不打根本就无关紧要,因为最终刘季都只是固守在秦地。更何况,这种口头盟约的效力极其脆弱,也没有界定哪里是函谷关以东,也没有画个地图签个字什么的,将来汉王刘季遵不遵守这份盟约都是个未知之数,解释权总是掌握在实权者手里——撕毁盟约是“政治家”的惯常手段,而刘季恰恰是这样的“政客”。前车之鉴的教训都还没有散去,当初正是因为霸王项羽撕毁义帝熊心的盟约,才导致此次恶劣事件。再说了,函谷关以东的地盘也并非完全是你汉王刘季的,虽然有些城池刚刚被破获,但并不意味着已经牢固掌握了控制权,就像彭城那样说丢就丢。
可能没有谁会把汉王刘季的这份盟约当真,除了他自己的部下。这其中就有一名年轻人当真了,那就是刚刚被任命为大将军的韩信。
张良
当汉王刘季决定以地盘作为封赏、换取战争的胜利时,参与高层会议的参谋张良给出了三个名字——黥布、彭越、韩信。
九江王黥布是霸王项羽最勇猛的部下,但自从封王之后变得优柔寡断,迟迟不肯派兵协助项羽攻占齐地,曾经亲密无间的战友产生了隔阂。后来不久,九江王黥布就被汉王刘季派出的说客随何给说服了,叛逃到汉王刘季的阵营。归顺后的黥布变得异常勤快,不仅亲自出马带兵打仗,攻陷多座城池,而且还拉其他旧部属入伙汉营,成为倒楚的关键力量。
彭越是汉王刘季的老战友,曾经共同抗击暴秦,也是老革命同志。但是,霸王项羽在分封的时候却忘了他。应该说,不是霸王项羽忘记他,而是霸王项羽认为彭越根本就没有功劳,配不上分封。因此,当同样没有获得分封的田荣找到他时,他一口就答应田荣共同反抗霸王项羽。可以说,彭越本身就是霸王项羽的敌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此后彭越不断在楚军后方骚扰霸王项羽,时不时的打个游击战,攻击楚军。楚军的后援粮草经常被他们截断,弄得霸王项羽十分头疼。正是由于彭越在后方牵制着霸王项羽的力量,才让汉王刘季有闲暇的时间整顿军队。
虽然有这两位出色的将领阻挡着霸王项羽前进的步伐,但这终究都是只是防卫之举,最关键的正面战场还必须由自己人承担。而张良提出的这位自己人,就是刚刚被任命为大将军的青年将领韩信。连张良都已经认可了韩信的才华,这位青年小伙子的实力真是不可小觑。
参谋张良向汉王刘季提出,如果汉王真的是想把函谷关以东的地盘拿出来作为封赏,那就奖赏给这三位将领。只要充分利用这三位将领的实力和能力,就一定可以打败霸王项羽。(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史记-留侯世家》)
谋圣张良的眼光果然很毒辣,他提出的这三位将领,最终都为歼灭西楚王国付出了最为重要的贡献,后世将他们三位称之为“灭 -->>
第三十章战术
彭城之战,汉王刘季输得一败涂地。
但是,纵使是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在几乎输掉一切、翻不了身的情况下,汉王刘季依然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年过半百的他终于拥有了梦想。刘季很快就走出了失败的阴影,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失败并不可怕,可拍的是失败之后再也站不起来。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总有一股韧劲,总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能够不断的总结经验,然后继续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而汉王刘季正是这样的人。
刘季
这一仗,狠狠的给汉王刘季上了一课。汉王刘季总结出至少以下几点经验:第一,在军事战术上,他真的不如霸王项羽。虽然此前很多人都对他说过这样的话,比如那个年轻小伙子韩信,但毕竟他从未曾正面与霸王项羽交战过,所以内心还是抱有一丝怀疑。经历过这次惨痛的失败后,汉王刘季深切的体会到霸王项羽用兵的神勇和可怕,也深深的明白自己与霸王项羽的军事能力差距。
第二,打仗不必非得要自己亲自出马,不必每次都身先士卒。他虽然不是一位好将军,但他是一位好君主。虽然军事能力上,自己比不上项羽;但是在政治工作方面,项羽远远比不上自己,要懂得扬长避短。
第三,在这个战争年代,没有哪个会死心塌地的跟随你,除非你的实力强大。因为自从彭城打败之后,原本跟随汉王刘季伐楚的各路诸侯纷纷倒戈,归顺西楚,他们害怕强大的霸王项羽,害怕强大的西楚王国——都是见风使舵的主。这当然无可厚非,人总是要趋利避害,识时务者方为俊杰。当你足够强大,世人皆会依附你。
第四,今天属于你的东西,明天不一定属于你。曾经艰苦奋斗而来的咸阳、彭城,转身就被项羽夺走。就像躺在西楚王宫那些珍贵宝物,本来是属于秦帝国皇室的,后来被刘季入关缴获,但很快又悉数归入霸王项羽囊中;彭城攻破后,曾短暂回到刘季怀里,可如今又被项羽夺回。兜兜转转,那些宝物还是那些宝物,什么都没有改变,只不过是换了个主人。既然如此,那么又何必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我的目的是天下,我的对手是项羽,那么只要打败项羽就可以了,没必要苦苦争夺城池。
第五,既然目标是天下,那就应该以天下主人的眼光去看待时局。这不是刘季和项羽你我之间的战争,而是天下人的战争。既然是天下人的战争,那就应该挑动所有人的力量,共同对付主要目标,就像当年一起对付暴虐的秦帝国。
汉王刘季思考了很久。在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晚,他都考虑这些问题,考虑自己以后的方向,考虑汉国集团的方向。如果他不能尽快扭转局面,那么其他将士很可能就会像当初在巴蜀那样叛离而去。他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试图打破目前的僵局,那就是——把函谷关以东的地方全部拿出来作为封赏,只要可以歼灭霸王项羽。(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史记-留侯世家》)
函谷关以东,相当于中华帝国大半壁江山,听起来似乎口气很大。因为所谓的函谷关以东,就等于把秦国故土以外的地方全部捐献出去,而汉王刘季就只保留秦地。既然如此,那么这仗打与不打根本就无关紧要,因为最终刘季都只是固守在秦地。更何况,这种口头盟约的效力极其脆弱,也没有界定哪里是函谷关以东,也没有画个地图签个字什么的,将来汉王刘季遵不遵守这份盟约都是个未知之数,解释权总是掌握在实权者手里——撕毁盟约是“政治家”的惯常手段,而刘季恰恰是这样的“政客”。前车之鉴的教训都还没有散去,当初正是因为霸王项羽撕毁义帝熊心的盟约,才导致此次恶劣事件。再说了,函谷关以东的地盘也并非完全是你汉王刘季的,虽然有些城池刚刚被破获,但并不意味着已经牢固掌握了控制权,就像彭城那样说丢就丢。
可能没有谁会把汉王刘季的这份盟约当真,除了他自己的部下。这其中就有一名年轻人当真了,那就是刚刚被任命为大将军的韩信。
张良
当汉王刘季决定以地盘作为封赏、换取战争的胜利时,参与高层会议的参谋张良给出了三个名字——黥布、彭越、韩信。
九江王黥布是霸王项羽最勇猛的部下,但自从封王之后变得优柔寡断,迟迟不肯派兵协助项羽攻占齐地,曾经亲密无间的战友产生了隔阂。后来不久,九江王黥布就被汉王刘季派出的说客随何给说服了,叛逃到汉王刘季的阵营。归顺后的黥布变得异常勤快,不仅亲自出马带兵打仗,攻陷多座城池,而且还拉其他旧部属入伙汉营,成为倒楚的关键力量。
彭越是汉王刘季的老战友,曾经共同抗击暴秦,也是老革命同志。但是,霸王项羽在分封的时候却忘了他。应该说,不是霸王项羽忘记他,而是霸王项羽认为彭越根本就没有功劳,配不上分封。因此,当同样没有获得分封的田荣找到他时,他一口就答应田荣共同反抗霸王项羽。可以说,彭越本身就是霸王项羽的敌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此后彭越不断在楚军后方骚扰霸王项羽,时不时的打个游击战,攻击楚军。楚军的后援粮草经常被他们截断,弄得霸王项羽十分头疼。正是由于彭越在后方牵制着霸王项羽的力量,才让汉王刘季有闲暇的时间整顿军队。
虽然有这两位出色的将领阻挡着霸王项羽前进的步伐,但这终究都是只是防卫之举,最关键的正面战场还必须由自己人承担。而张良提出的这位自己人,就是刚刚被任命为大将军的青年将领韩信。连张良都已经认可了韩信的才华,这位青年小伙子的实力真是不可小觑。
参谋张良向汉王刘季提出,如果汉王真的是想把函谷关以东的地盘拿出来作为封赏,那就奖赏给这三位将领。只要充分利用这三位将领的实力和能力,就一定可以打败霸王项羽。(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史记-留侯世家》)
谋圣张良的眼光果然很毒辣,他提出的这三位将领,最终都为歼灭西楚王国付出了最为重要的贡献,后世将他们三位称之为“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