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报,急报……”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小太监双手高举塘报疾步进了大殿。
两班的大臣们神情木然,这些天几乎天天接到来自广东各地的塘报,无非是说潮州被清军攻占、惠州被围城,整个广东大地局势如何危急,催促朝廷早日派谴援军云云。
小太监直趋玉阶之下,站在阶下的秉笔太监赶紧接过塘报呈到绍武皇帝的御案之前,绍武皇帝拆开塘报面无表情地阅读起来,看了没几行,绍武皇帝忽然脸色大变,整个人从龙椅上霍地站起身来,捧着塘报的双手竟然开始轻微地颤抖起来。
正低着脑袋偷眼察看动静的大臣们心中顿时开始打起鼓来,心忖看来又是哪座城池失陷了,要不然万岁也不会气成这副样子。
“好,好,好!”
看完塘报的绍武皇帝并没有像大臣们预料的那样雷霆大怒,而是将塘报往御案上重重一拍连声叫了三个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分列阶下的大臣们纷纷为之侧目,在他们的印象中,还从来没有看见万岁爷高兴成这样过。
“皇上。”秉笔太监李得福恰到好处地问了一句,“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传回来了?”
“岂止是捷报?岂止是捷报!”绍武皇帝将塘报猛地展开,大声说道,“你们都看看,都看看吧,林总兵昨夜趁着夜色偷摸出城端了满清的大营,斩首上千,俘虏数千,城外的满清大军已经做了鸟兽散,李成栋那厮仅带着数十骑逃走,众位爱卿,广州之围已解!”
绍武皇帝的这番话就像一枚巨石投进了平静的池塘,群臣哗然。
“林总兵夜袭端了清军大营?”
“以千余新兵便敢进攻2万满清大军,这份勇气实是可嘉!”
“谁说不是!我大明自从有辽事以来,还从未取得过如此辉煌的胜利哪,真是太了不起了!”
兴奋过后,绍武皇帝又扼腕叹息道:“若是我朝多有几个林总兵之人物,那愁满清不灭!”
“万岁洪福齐天,区区鞑虏岂敢掩天子威耀。”
“建奴气数将尽,而我大明国祚长盛,真乃可喜可贺。”
“万岁,臣建议立刻将这个好消息诏告天下,举国同庆。”
绍武皇帝高兴一次可真不容易,朝中大臣这次逮住了机会都往死里拍马屁,就连一向以正人君子自居的户部尚书顾元镜也忍不住拍了绍武皇帝的马屁。
“哈哈哈,好。”绍武皇帝龙颜大悦道,“就依卿等所言,将此捷报诏告天下。”
回过头来,绍武皇帝又向秉笔太监李得福道:“得福哪,吩咐御膳房准备宴席,今天中午朕要在安龙殿大宴群臣,城里所有七品以上官员都要出席,哈哈哈,今天朕真是太开心了,一定要和诸位臣工一醉方休,一醉方休呀!”
“奴婢遵旨。”
李得福领了圣旨,屁颠屁颠地奔着御膳房去了。
趁着群臣争相传阅塘报时,绍武皇帝对曾道唯问道:“曾爱卿,如果朕没有记错这个林复应该是年前入的军中补的把总一职,还是由爱卿你举荐的,对吧?”
“万岁真是好记性,这个林复的确是微臣带头举荐的,不过嘛当初还是林察总兵委托微臣向隆武帝举荐。”
“好,要是我大明能多几位爱卿这样的贤臣,多替朕举荐像林复这样的将才,又何愁建奴不灭,流贼不靖?”
“这都是万岁英明,臣委实不敢居功。”
听了绍武皇帝这话,曾道唯高兴得都快晕过去了,真要说起来,当年举荐林复也是举手之劳,年前隆武帝还在的时候因为在福建受制于郑芝龙,于是隆武帝让各臣多多招募兵士,以借此妄图摆脱郑芝龙的控制。
曾道唯还真没有想到,当初随便举荐的林复居然真的是个将才,今天当着群臣的面获得绍武皇帝如此赞誉,可真是挣足了脸面。
绍武皇帝又问道:“朕记得林复年纪尚才十八?”
曾道唯道:“回万岁,林总兵今年确是十八。”
“才十八岁?”绍武皇帝忍不住赞道,“这可真是英雄出少年哪。”
曾道唯随口说道:“万岁,林总兵至今没有娶亲呢。”
“哦?”绍武皇帝听了顿时心头一动,问道,“林复已经十八岁没有娶亲那可有定亲?”古人结婚的年纪比较早一般16岁就已经是可以结婚的了,所以绍武皇帝才有此一问。
曾道唯道:“据臣所知,林察总兵本来是给林复这小子定了门亲,不过还未过门,林总兵就带着一家老小从了军,再后来就一直随军征战,这亲事也就这么耽搁下来了。”
“原来是这样。”
绍武皇帝点了点头,脸上忽然浮起一丝淡淡的微笑,立于阶下的曾道唯见了不由心头一跳,心忖万岁该不会是想……
当绍武皇帝在安龙殿大宴群臣时,林复率领的部千余夜袭部队也终于点算完毕开始押送着俘虏和物资进驻广州城。
将近5000余人缓缓朝着广州城走来,一名大明的将领从女墙后面探出了脑袋,厉声喝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林复越众而出,大声回答道:“我乃陛下亲封的广州总兵官林复!”
“林复?”那将领面无表情地嘀咕了一句,旋即脸色大变道,“什么,原来是林将军?”
林复大声道:“正是本镇。”
将领不敢大意喝道:“有何凭证?”
林震生急忙上前几步把林复的总兵大印举过头顶,大声说道:“此乃我家将军的总兵官印,可否算是凭证?”
“真的是林总兵!”那将领突然扯着嗓门大吼起来,“弟兄们快来看哪,林总兵,杀鞑子的林总兵得胜归来喽……”
随着将领一声大吼,数百名大明官兵像风一样涌上了城墙,争相目睹林复的风采。
这个时候的林复还不知道自己端了清军大营的事情已经在广州城里传开。
江南一带文风鼎盛,文人结社成风, -->>
“报,急报……”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小太监双手高举塘报疾步进了大殿。
两班的大臣们神情木然,这些天几乎天天接到来自广东各地的塘报,无非是说潮州被清军攻占、惠州被围城,整个广东大地局势如何危急,催促朝廷早日派谴援军云云。
小太监直趋玉阶之下,站在阶下的秉笔太监赶紧接过塘报呈到绍武皇帝的御案之前,绍武皇帝拆开塘报面无表情地阅读起来,看了没几行,绍武皇帝忽然脸色大变,整个人从龙椅上霍地站起身来,捧着塘报的双手竟然开始轻微地颤抖起来。
正低着脑袋偷眼察看动静的大臣们心中顿时开始打起鼓来,心忖看来又是哪座城池失陷了,要不然万岁也不会气成这副样子。
“好,好,好!”
看完塘报的绍武皇帝并没有像大臣们预料的那样雷霆大怒,而是将塘报往御案上重重一拍连声叫了三个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分列阶下的大臣们纷纷为之侧目,在他们的印象中,还从来没有看见万岁爷高兴成这样过。
“皇上。”秉笔太监李得福恰到好处地问了一句,“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传回来了?”
“岂止是捷报?岂止是捷报!”绍武皇帝将塘报猛地展开,大声说道,“你们都看看,都看看吧,林总兵昨夜趁着夜色偷摸出城端了满清的大营,斩首上千,俘虏数千,城外的满清大军已经做了鸟兽散,李成栋那厮仅带着数十骑逃走,众位爱卿,广州之围已解!”
绍武皇帝的这番话就像一枚巨石投进了平静的池塘,群臣哗然。
“林总兵夜袭端了清军大营?”
“以千余新兵便敢进攻2万满清大军,这份勇气实是可嘉!”
“谁说不是!我大明自从有辽事以来,还从未取得过如此辉煌的胜利哪,真是太了不起了!”
兴奋过后,绍武皇帝又扼腕叹息道:“若是我朝多有几个林总兵之人物,那愁满清不灭!”
“万岁洪福齐天,区区鞑虏岂敢掩天子威耀。”
“建奴气数将尽,而我大明国祚长盛,真乃可喜可贺。”
“万岁,臣建议立刻将这个好消息诏告天下,举国同庆。”
绍武皇帝高兴一次可真不容易,朝中大臣这次逮住了机会都往死里拍马屁,就连一向以正人君子自居的户部尚书顾元镜也忍不住拍了绍武皇帝的马屁。
“哈哈哈,好。”绍武皇帝龙颜大悦道,“就依卿等所言,将此捷报诏告天下。”
回过头来,绍武皇帝又向秉笔太监李得福道:“得福哪,吩咐御膳房准备宴席,今天中午朕要在安龙殿大宴群臣,城里所有七品以上官员都要出席,哈哈哈,今天朕真是太开心了,一定要和诸位臣工一醉方休,一醉方休呀!”
“奴婢遵旨。”
李得福领了圣旨,屁颠屁颠地奔着御膳房去了。
趁着群臣争相传阅塘报时,绍武皇帝对曾道唯问道:“曾爱卿,如果朕没有记错这个林复应该是年前入的军中补的把总一职,还是由爱卿你举荐的,对吧?”
“万岁真是好记性,这个林复的确是微臣带头举荐的,不过嘛当初还是林察总兵委托微臣向隆武帝举荐。”
“好,要是我大明能多几位爱卿这样的贤臣,多替朕举荐像林复这样的将才,又何愁建奴不灭,流贼不靖?”
“这都是万岁英明,臣委实不敢居功。”
听了绍武皇帝这话,曾道唯高兴得都快晕过去了,真要说起来,当年举荐林复也是举手之劳,年前隆武帝还在的时候因为在福建受制于郑芝龙,于是隆武帝让各臣多多招募兵士,以借此妄图摆脱郑芝龙的控制。
曾道唯还真没有想到,当初随便举荐的林复居然真的是个将才,今天当着群臣的面获得绍武皇帝如此赞誉,可真是挣足了脸面。
绍武皇帝又问道:“朕记得林复年纪尚才十八?”
曾道唯道:“回万岁,林总兵今年确是十八。”
“才十八岁?”绍武皇帝忍不住赞道,“这可真是英雄出少年哪。”
曾道唯随口说道:“万岁,林总兵至今没有娶亲呢。”
“哦?”绍武皇帝听了顿时心头一动,问道,“林复已经十八岁没有娶亲那可有定亲?”古人结婚的年纪比较早一般16岁就已经是可以结婚的了,所以绍武皇帝才有此一问。
曾道唯道:“据臣所知,林察总兵本来是给林复这小子定了门亲,不过还未过门,林总兵就带着一家老小从了军,再后来就一直随军征战,这亲事也就这么耽搁下来了。”
“原来是这样。”
绍武皇帝点了点头,脸上忽然浮起一丝淡淡的微笑,立于阶下的曾道唯见了不由心头一跳,心忖万岁该不会是想……
当绍武皇帝在安龙殿大宴群臣时,林复率领的部千余夜袭部队也终于点算完毕开始押送着俘虏和物资进驻广州城。
将近5000余人缓缓朝着广州城走来,一名大明的将领从女墙后面探出了脑袋,厉声喝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林复越众而出,大声回答道:“我乃陛下亲封的广州总兵官林复!”
“林复?”那将领面无表情地嘀咕了一句,旋即脸色大变道,“什么,原来是林将军?”
林复大声道:“正是本镇。”
将领不敢大意喝道:“有何凭证?”
林震生急忙上前几步把林复的总兵大印举过头顶,大声说道:“此乃我家将军的总兵官印,可否算是凭证?”
“真的是林总兵!”那将领突然扯着嗓门大吼起来,“弟兄们快来看哪,林总兵,杀鞑子的林总兵得胜归来喽……”
随着将领一声大吼,数百名大明官兵像风一样涌上了城墙,争相目睹林复的风采。
这个时候的林复还不知道自己端了清军大营的事情已经在广州城里传开。
江南一带文风鼎盛,文人结社成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