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济州。
因其地临汶、泗、沂、洸、济五水而得名,初设于茌平西南,后置于巨野,自始建,至终废,共经历九百年。
这九百年间,济州时置时废,竟达八次之多。
说到济州,不能不说到巨野,因为设在巨野的济州的发展变化,除因改朝换代,或受社会发展的因素制约外,与济水、大野泽其实就是梁山泊也有密切的关系,大野泽距巨野仅有五里之远。
由于济水与大野泽相通,地处大野泽的巨野就成了水运交通和战略地位至关重要的地区,五代以后,由于黄河屡次溃决,河道南移,大野泽的水域面积不断增大,到了宋元时代,已汇成八百里的梁山泊。
北宋以后,济水畅通,漕运大兴,设在巨野的济州,就成了京东西路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辖巨野、金乡、任城、郓城四县。
地理位置特殊的的大野泽历来是农民起义聚众起事的地方。
五代后周的统治者,为了镇压大野泽的农民起义军,始将济州设在巨野,北宋王朝屡次征剿梁山农民起义军都是经济州,然后水陆并进直奔梁山。
这次亦不例外。
且说济州府尹自从送走呼延灼的大军,便盼星星盼月亮盼望着呼延灼的捷报传来。
可一连等了七八日,也没等到呼延灼的捷报
而且,除了前两日炮火连天,之后呼延灼那一万多大军就像是石沉大海一般
怎么回事
济州府尹不知该如何应对此事,便将本州团练使黄安并缉捕观察等人叫来商议。
府尹问道:“呼延将军已去七八日,为何音信皆无”
黄安道:“洒家也正奇怪,头两日炮火连天,在城中便能听闻,谁知突然间就没了动静,怕不是呼延将军他们受了阻,暂缓攻那宛子城”
府尹有些难以置信道:“这应该不会吧,呼延将军累世将门,他亦是凭本事一步一步爬到汝宁郡都统制之位,武艺高强,杀伐骁勇,有万夫不当之勇,且兵多将广,那梁山泊的贼寇,如何能阻挡得住他的脚步”
黄安道:“若是野战,梁山泊的些许贼寇定然轻易就被呼延将军的大军荡灭,可相公莫要忘了,那梁山泊港汊纵横、莲苇绵蔓、地势险要,呼延将军就是一时无功,也并非毫无可能,不是洒家夸口,若不是那梁山泊水路难认港汊多杂,洒家早就荡平那里,擒李衍回来于相公送上京去剐炸”
府尹心道:“你若有此能,我又何至于全力支持那呼延灼剿灭水泊梁山”
想虽然是这么想,但府尹却不能这么说,要知道,黄安和他手下的一千马步军可是济州府的主要防御力量。
黄安也自觉牛吹得有些大,便转移话题道:“若不然相公派人去那交战之地看看,便知分晓,省得我等在此猜疑。”
府尹觉得黄安此言有理,便道:“三都缉捕使臣何涛何在”
这时,一个脸上刻着“迭配州”字样的官差出列,道:“属下在。”
府尹淡淡的说道:“本官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你带人去看看呼延将军可曾剿灭了那梁山泊擒住李衍,早去早归,不得延误”
何涛应道:“属下即刻前往”
且说何涛出了衙门,没走两步,便有人与他打招呼:“何缉捕如此匆匆,可是有要事若无,一同喝几杯如何”
若是其他人在此时招呼何涛,何涛必定不理睬,但见此人,何涛迟疑了一下,便向此人走来。
一到此人身前,何涛便道:“韩老弟怎恁地清闲,莫不是生意不好”
你道此人是谁
他就是朱贵引荐给李衍的好汉韩伯龙。
而韩伯龙身后的这个家酒店便是水泊梁山在济州府的据点眼线逍遥楼。
逍遥楼原本是由朱富负责的。
不过,水泊梁山备战之际,因为需要准备的东西太多能独当一面的人又实在是太少,加之朱富反复请战说要与水泊梁山共存亡,李衍考虑到该收集的情报已经收集的差不多了,而且,就算朱富回来,逍遥楼的一众人等也能继续收集情报,便将朱富叫回了水泊梁山。
而朱富临回山之前,在一众留守人中筛选了一番,最后将这逍遥楼暂时交给这段时间一直表现的很不错的韩伯龙代为打理。
此前,因为朱贵的关系,韩伯龙曾负责过一段时间的排设筵宴。
原本韩伯龙以为那是一个轻松的差使。
可干了一段时间之后,韩伯龙才知道,以他的才能根本干不好那个差使。
尽管水泊梁山靠武力来维持生存和扩展威势,但铁马金戈之事并不是日日为之的,不可一日或缺的是伙食供应。
而梁山可不是个小集团,韩伯龙接手的时候,水泊梁山已经有近万人了,每人每日三餐,肉类、菜蔬、主食、杂粮、酒水,乃是天文数字。
那段时间,韩伯龙每日都忙得脚打后脑勺,还总出错,让朱贵很是丢人。
后来,自感无法胜任排设筵宴职务的韩伯龙,硬着头皮找到朱贵,求朱贵帮他辞了排设筵宴的职务。
朱贵知道面子是小,耽误李衍的事是大,便去找李衍帮韩伯龙辞了排设筵宴的职务,恰巧那时萧让等人跟李衍回山,李衍就让萧让暂时负责排设筵宴。
哪里都不可能养闲人,再者说,韩伯龙也并非是无志不想做事,只是他的能力的确干不了后勤总管。
这时就体现出了跟对了人的好处。
朱贵乃是水泊梁山的元老之一,且深受李衍器重,再加上弟弟朱富争气,自从上山以后,屡立大功,他们兄弟俩在水泊梁山俨然已经自成一派,一个很有实力的派系。
跟朱贵、朱富两兄弟混的韩伯龙,没过多久,就被朱贵派来帮朱富打理逍遥楼。
韩伯龙很清楚,这个差使要是再干不好,他怕是就再也没有下次机会了。
所以,韩伯龙干的格外用心。
-->>
济州。
因其地临汶、泗、沂、洸、济五水而得名,初设于茌平西南,后置于巨野,自始建,至终废,共经历九百年。
这九百年间,济州时置时废,竟达八次之多。
说到济州,不能不说到巨野,因为设在巨野的济州的发展变化,除因改朝换代,或受社会发展的因素制约外,与济水、大野泽其实就是梁山泊也有密切的关系,大野泽距巨野仅有五里之远。
由于济水与大野泽相通,地处大野泽的巨野就成了水运交通和战略地位至关重要的地区,五代以后,由于黄河屡次溃决,河道南移,大野泽的水域面积不断增大,到了宋元时代,已汇成八百里的梁山泊。
北宋以后,济水畅通,漕运大兴,设在巨野的济州,就成了京东西路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辖巨野、金乡、任城、郓城四县。
地理位置特殊的的大野泽历来是农民起义聚众起事的地方。
五代后周的统治者,为了镇压大野泽的农民起义军,始将济州设在巨野,北宋王朝屡次征剿梁山农民起义军都是经济州,然后水陆并进直奔梁山。
这次亦不例外。
且说济州府尹自从送走呼延灼的大军,便盼星星盼月亮盼望着呼延灼的捷报传来。
可一连等了七八日,也没等到呼延灼的捷报
而且,除了前两日炮火连天,之后呼延灼那一万多大军就像是石沉大海一般
怎么回事
济州府尹不知该如何应对此事,便将本州团练使黄安并缉捕观察等人叫来商议。
府尹问道:“呼延将军已去七八日,为何音信皆无”
黄安道:“洒家也正奇怪,头两日炮火连天,在城中便能听闻,谁知突然间就没了动静,怕不是呼延将军他们受了阻,暂缓攻那宛子城”
府尹有些难以置信道:“这应该不会吧,呼延将军累世将门,他亦是凭本事一步一步爬到汝宁郡都统制之位,武艺高强,杀伐骁勇,有万夫不当之勇,且兵多将广,那梁山泊的贼寇,如何能阻挡得住他的脚步”
黄安道:“若是野战,梁山泊的些许贼寇定然轻易就被呼延将军的大军荡灭,可相公莫要忘了,那梁山泊港汊纵横、莲苇绵蔓、地势险要,呼延将军就是一时无功,也并非毫无可能,不是洒家夸口,若不是那梁山泊水路难认港汊多杂,洒家早就荡平那里,擒李衍回来于相公送上京去剐炸”
府尹心道:“你若有此能,我又何至于全力支持那呼延灼剿灭水泊梁山”
想虽然是这么想,但府尹却不能这么说,要知道,黄安和他手下的一千马步军可是济州府的主要防御力量。
黄安也自觉牛吹得有些大,便转移话题道:“若不然相公派人去那交战之地看看,便知分晓,省得我等在此猜疑。”
府尹觉得黄安此言有理,便道:“三都缉捕使臣何涛何在”
这时,一个脸上刻着“迭配州”字样的官差出列,道:“属下在。”
府尹淡淡的说道:“本官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你带人去看看呼延将军可曾剿灭了那梁山泊擒住李衍,早去早归,不得延误”
何涛应道:“属下即刻前往”
且说何涛出了衙门,没走两步,便有人与他打招呼:“何缉捕如此匆匆,可是有要事若无,一同喝几杯如何”
若是其他人在此时招呼何涛,何涛必定不理睬,但见此人,何涛迟疑了一下,便向此人走来。
一到此人身前,何涛便道:“韩老弟怎恁地清闲,莫不是生意不好”
你道此人是谁
他就是朱贵引荐给李衍的好汉韩伯龙。
而韩伯龙身后的这个家酒店便是水泊梁山在济州府的据点眼线逍遥楼。
逍遥楼原本是由朱富负责的。
不过,水泊梁山备战之际,因为需要准备的东西太多能独当一面的人又实在是太少,加之朱富反复请战说要与水泊梁山共存亡,李衍考虑到该收集的情报已经收集的差不多了,而且,就算朱富回来,逍遥楼的一众人等也能继续收集情报,便将朱富叫回了水泊梁山。
而朱富临回山之前,在一众留守人中筛选了一番,最后将这逍遥楼暂时交给这段时间一直表现的很不错的韩伯龙代为打理。
此前,因为朱贵的关系,韩伯龙曾负责过一段时间的排设筵宴。
原本韩伯龙以为那是一个轻松的差使。
可干了一段时间之后,韩伯龙才知道,以他的才能根本干不好那个差使。
尽管水泊梁山靠武力来维持生存和扩展威势,但铁马金戈之事并不是日日为之的,不可一日或缺的是伙食供应。
而梁山可不是个小集团,韩伯龙接手的时候,水泊梁山已经有近万人了,每人每日三餐,肉类、菜蔬、主食、杂粮、酒水,乃是天文数字。
那段时间,韩伯龙每日都忙得脚打后脑勺,还总出错,让朱贵很是丢人。
后来,自感无法胜任排设筵宴职务的韩伯龙,硬着头皮找到朱贵,求朱贵帮他辞了排设筵宴的职务。
朱贵知道面子是小,耽误李衍的事是大,便去找李衍帮韩伯龙辞了排设筵宴的职务,恰巧那时萧让等人跟李衍回山,李衍就让萧让暂时负责排设筵宴。
哪里都不可能养闲人,再者说,韩伯龙也并非是无志不想做事,只是他的能力的确干不了后勤总管。
这时就体现出了跟对了人的好处。
朱贵乃是水泊梁山的元老之一,且深受李衍器重,再加上弟弟朱富争气,自从上山以后,屡立大功,他们兄弟俩在水泊梁山俨然已经自成一派,一个很有实力的派系。
跟朱贵、朱富两兄弟混的韩伯龙,没过多久,就被朱贵派来帮朱富打理逍遥楼。
韩伯龙很清楚,这个差使要是再干不好,他怕是就再也没有下次机会了。
所以,韩伯龙干的格外用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